娄烦水峪村青山绿水的红色热土山西新闻网

峪,山谷也;水峪,有水的山谷。娄烦县庙湾乡水峪村就是这样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山村——

四面环山,茂密的树林环抱;清澈的泉水在谷底流淌;悦耳的鸟鸣在山谷中回荡;古朴的农舍掩映于绿植中……时值9月金秋,走在水峪村的林荫小道,天气凉爽了,天空像刚洗过一样湛蓝,不时有惊起的野山鸡,向远处的灌木丛逃窜。

村党支部书记张爱生,人到中年,说起话来干脆利落。据他介绍,位于娄烦县汾河东岸的水峪村,全村共有户、口人。耕地面积亩,林地面积多达亩。年全村摘掉“贫困村”帽子。该村距汾河水库景区2公里,距古交-岚县公路不足1公里,与娄烦县东山生态园区紧紧相连。

“发展乡村旅游,我们村除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之外,还有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张爱生介绍,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水峪村是我党晋绥边区三分区地委、专署机关驻扎地。这里曾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水峪事件”——年正月初二拂晓,因汉奸告密,盘踞古交的日军,趁我干部群众在水峪村春节联欢至午夜酣睡之时,偷袭而来。地委组织部长崔一生等15名干部、战士、群众,在与敌殊死搏斗中壮烈牺牲。水峪村群众冒死用掩藏、化装、认亲等办法,奋力救护干部、战士,使许多人幸免于难。

为了纪念“水峪事件”中英勇牺牲的15位烈士,年村两委决定清明节时,开始在村东山上修建一座占地余平方米的晋绥边区三分区水峪烈士陵园。

记者看到,陵园文化广场上矗立着一座4米高的烈士纪念碑,两旁为反映晋绥边区三分区军民英勇抗日的文化墙。不远处是15位烈士的墓地,周围种植着青松翠柏。墓地中央是一座4米高的六角纪念亭,亭柱上刻有“英名万古传飞将,正气千秋壮国魂”,亭中是崔一生烈士的墓碑和年立的“水峪事件”纪念碑,亭后是崔一生烈士的坟冢。亭子两边是其余14位烈士的坟冢,坟前都立着一块墓碑。墓碑正面刻着烈士的姓名、单位、职务,背面刻着他们的简介及在“水峪事件”中的英勇事迹。

记者发现其中有两块墓碑上只刻着“王秘书”“刘科长”,还有一块仅写着“通讯员”。张爱生沉重地说:“我们虽多方询问,也没打听到这三位烈士的姓名,只能暂时这样刻上。等以后知道了,再把他们的姓名刻上去,让世人永远记住他们的英名。”张爱生说,现在烈士陵园已投资了50多万元。虽尚未完工,但已有游人前来瞻仰祭奠。

在水峪村的旅游发展规划中,记者看到,该村还计划开发古代藏兵洞、水峪叠布群、水峪坪农业采摘观光园、古村落民居等旅游资源项目。“虽然我们村的旅游才刚刚起步,但我坚信前景定会是一片光明!”张爱生笑着说。

本报记者李兵本报通讯员赵志峰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222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