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及民间传说
武则天与释迦牟尼佛武则天者,千古惟一女帝也,为吕梁文水人。
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携弟子出外传法。见一幼女于陌旁玩沙。女既见其众,遂奉沙置于释迦牟尼钵中,佛受之称善。大弟子厌之,问于佛陀,佛说:“尔等不知,此女千百年后必为东震旦之国王。此下结了善缘,那时她必善待我佛门。”后武则天即位果大行佛法。
郑兴“割股奉母”郑兴是唐代山西孝义人,年少有志、十分孝顺。家中贫困,郑兴耕作侍奉双亲。父亲去世后守孝三年,他的母亲卧病在床,久医不治。其母欲食肉汤,家贫不能得,兴乃割股肉烹之,母食肉汤,病乃渐愈。
于成龙“飞龙剑”于成龙,吕梁方山县人,天下第一廉吏。
于成龙于公元年往广西罗城任县令。罗城新收服,旧有二令,一死一逃,势极险恶。此处盗匪横行,杀虐百姓,人人闻之色惊。成龙之往也,仅携一老仆,因避风雨路宿关帝庙。成龙心中惶惑,以己之微力,如何理会这凶蛮之地。忽闻外有跫响,视之,十数人,皆负刀枪,料为匪也。成龙先起,扶周仓身,按剑屏息,但见神像震动,雷电交加,匪寇更相倒地,于暴起,立杀十余人。至天晴明,于视剑上有二游龙,知为关圣赐也。以之平罗城大小匪患,举国轰动。
景点传说
北武当小金顶玄天真武庙传说据传真武大帝羽化升仙后,往北武当山,时有巨蟒作乱,遂斩杀之。两年后,巨蟒亡魂再生,祸乱人间,真武大帝二次举霞证道成仙,乃灭杀妖蟒,了结因果。
北武当山“龟蛇斗智”奇观传说据说神龟和青蛇不潜心修炼,整天打斗,恰逢真武大帝返宫,遂以大法力定之,乃成今之奇观。
义居寺白马护寺传说义居寺自建便香火不断,僧人生活无忧,新住持上任后,纪律渐驰,破戒行为常有之。时又似有妖邪为乱,多掳杀僧众,更相害百姓。住持亦惶恐不安,一日忽于梦中见三佛,居中者忽变一白马,飘然而出,住持觉,次日便重申戒律,更修佛法。妖魔闻而往之,欲再食僧人血肉,待其众聚焉,忽一白马飞现,妖魔顿成灰土。后白马饮村中龙头泉水,并兼护寺事。
交城山传说从前,大地久旱不雨,一张姓男子遂以刀刺臂,苍天为之动,终降雨。而其肉躯坏损,不幸离世。留一子名福牛。福牛与桃香本青梅竹马,奈何桃香父亲命桃香与挚友之子结亲。桃香难悖父意,乃与之婚,终生不得欢愉。后半年不雨,福牛与乡民凿筑漕渠,不幸身亡,桃香闻此噩耗,乃作悲吟:交城山,交城水,不浇交城浇文水……”
美食传说
柳林碗秃晋初,匈奴内迁,然受治者胁压迫害,强加重税苛役,甚者为奴为隶,民不堪其残暴,斩木而举义者竟起。时匈奴权贵刘渊预晋将亡,遂举反晋义旗,与族众谋幸福,乃令大将石勒领三军向洛,兵柳林。因治军严肃,秋毫无犯,故深受民心。然时战祸兵燹不断,又有天灾降下,焦土千里,颗粒无收。士卒往往购粮不得,仅获荞麦如许。因以为粥糜。偶有伙夫误忘饭时,粥遂凝结,自碗中扒出,切脍施料,味尚佳,勒亦大赞。百姓听闻而仿之,乃有碗秃。
兴县帽汤兴县帽汤乃粉汤与饺子之合,据传为乾隆时高官孙嘉淦回家探亲时作。其之衣锦还乡,往昔好友多迎奉之。孙者酷嗜粉汤与饺子,而又不胜二者分食之烦,乃有好事者混之,遂得其称赞。后民间效之,乃有帽汤。
枣糕传关羽未随刘备时,曾营黄糕事。一日见一乞女卧其店前,面削骨瘦,乃动怜心,使乞女于枣园谋生。女亦恭顺知恩,结月钱后即置筐枣往谢之。而伙计误其为乞丐而不令入,争执之下,有枣落入黄糕,恰羽归来,闻有异香,食之更善,遂言谢于乞女,从此便常做枣糕。
民歌及传说
一、咏人述事的叙事歌
eg.家住陕西米脂城,四沟小巷有家(冯彩云)
二、表达情感衷肠的爱情歌
eg.妹子呀哥哥我看你来。
你要来你就早点来,来的(这)迟了是门不开(呀)
三、劝世救人、讲述生活的歌曲
eg.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不浇那个交城它浇了文水
说唱小戏
孝义皮影
一张白幕,两副牛皮,江湖战场,恩怨情仇,以咫尺地耍出千里万里,寥寥数语演绎百年千年。孝义皮影历史极久,源于战国,于明清时最盛。孝义皮影的戏词简洁直率,畅快爽利,更夹孝义本土方言,听来只觉荡气回肠,很过瘾,很有后味。
离石弹唱离石弹唱是一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民间说唱,源于宋,成于清中叶。说唱通过三弦、扬琴、四胡等弦乐器的弹拨,笛、笙、管子等管乐器的吹奏来表演。其曲调极多,长于变化。较有名的曲目是审录,即苏三起解。弹唱有很浓郁的乡土气息,吕梁人听来尤感亲切。
伞头秧歌伞头秧歌因表演者手持花伞高唱秧歌而得名。秧歌亦起源于远古祭祝活动,乃一种原始宗教之遗存。所唱多即兴发挥,可个人独唱,也可多人对唱(一般为两人),独唱字数一般不限,内容也不限;对唱则有“几字秧歌”的说法,尤难者俗称“硬作七字秧歌”,对唱歌的水平要求较高,且一般有题目要求,伞头须知天文地理,历史人物,文学性与知识性较强。节日婚庆皆可唱之。
小组成员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班吕梁小组。
刘海涛吕梁临县人
王思扬吕梁汾阳人
杨江涛吕梁文水人
高玄吕梁离石人
梁婷吕梁岚县人
刘娜吕梁临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