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军人的感情,早已融入我的血液”
——记交城县庞泉沟镇吕梁抗战老兵纪念馆馆长闫京生
□本报记者穆佳妮通讯员郭晋
一张密密麻麻的时间表上,写满了70岁抗战老兵后代闫京生的行程。
由闫京生发起的晋绥儿女红色文化“万里行”活动,历时12个月(年8月—年8月),途经两省(山西省、河北省)八市(北京市、石家庄市、太原市、吕梁市、介休市、汾阳市、古交市、榆次)十一县(交城县、清徐县、娄烦县、文水县、祁县、太谷县、平遥县、临县、兴县、岚县、方山县)四处爱国教育基地(西柏坡革命纪念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刘胡兰纪念馆、关头村晋绥八分区机关驻地旧址),行程约万余里……
闫京生总喜欢这样介绍自己:“你好,我是抗战老兵的儿子。”
从年至今,交城县庞泉沟镇吕梁抗战老兵纪念馆馆长闫京生,根据父母遗言,用两位老人一生的全部积蓄,在交城县庞泉沟镇大草坪村建起了一座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累计投入余万元,收集整理抗战文物史料,组织老兵讲故事、慰问抗战老兵等各种活动,大力弘扬爱军拥军精神,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对军人的感情,早已融入我的血液。”闫京生常常这样说。
父母在抗日战场上留下的一张珍贵夫妻照片,一件早已褪了色的八路军军服,闫京生至今都珍藏着。那是他的父母留给他最后的念想。“我对于军人的了解,都是从母亲开始的。”闫京生出生在交城县庞泉沟镇大草坪村,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母曾参加过抗日战争,母亲曾在当时作为延安通向全国各抗日根据地的主要红色军事秘密交通线上,执行护送首长从蔡家崖到洪赵地区的秘密任务。
闫京生回忆说:“小时候,母亲就给我细细地讲述过那次护送两名党的重要干部过黄河和敌特进行了殊死搏斗,最后水上岸的经历。正是常年奔走的经历,母亲的双腿落下了病根。但当时母亲的言语中不仅没有丝毫抱怨,而满脸骄傲,让年幼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信念’的力量。”
年11月,闫京生老人带领志愿者踏着父母亲的足迹,亲身感受那段信念坚守的岁月留给后人的军人精神。
年8月,30多名老兵后代齐聚交城县庞泉沟镇大草坪村,在庞泉沟镇吕梁抗战老兵纪念馆开展了“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系列活动。
年,闫京生和抗战老兵后代在交城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了在红岩山分水岭交城县——方山县遗址和腰庄则交通站遗址两处景点立碑和修复保护工程。老交通员后代李德武说,当年因为有汉奸告发,他家的房屋(交通站)被日寇烧毁过,如今开展纪念活动非常有必要,它既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又可以给后代留下寄望。当后人来到这里时,他们就能想起历史,想起革命军人们在险恶环境下的顽强斗争意志,进而励志发奋图强。
随着纪念馆的不断发展壮大,闫京生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入,“军人们枕戈待旦练兵备战,才换来我们安宁幸福的生活。这让我想到,爱军拥军,既要实实在在,也要大张旗鼓,要让军人真正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爱军拥军要从娃娃抓起。”连续多年,闫京生老人在老兵纪念馆开展了许多次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细雨润无声”中立下报国志。尽管年岁渐老,闫京生的拥军脚步却越走越带劲。他深情地说:“对军人的感情,早已融入我的血液。个人的力量虽然微薄,但我愿用毕生精力传承弘扬爱军拥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