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德辉吕梁神话故事连载73兴县之蔚汾

                            

兴县之蔚汾河来历传说

兴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吕梁市北端,东、东南、西南三面环山,西隔黄河与陕西省相望,为山西省版图最大的县,国土面积平方公里。县境有8座大山、6条河、3道川,山河交错,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岗毗峦连。蔚汾河系黄河中游一级支流。发源于岚县野鸡山,由界河口入兴县境,经恶虎滩乡、二十里铺、奥家湾乡、蔚汾镇、蔡家崖乡、高家村镇,至张家湾村最后汇入黄河,全长81.8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据《兴县志》载:“管涔以西至合河,皆汉汾阳县城,汾阳北山,汾水出焉”。又因河流经兴县南蔚山脚下,故名蔚汾河。

相传,县川古时并没有河,川里千顷良田无水灌溉,遇到春夏无雨之时,粮食就会颗粒不收。川东有座石楼山,山如三层石楼,矗立与万山环抱之中,突起于群峰之上,远看如天外奇楼,蔚为壮观。传说,中国古时有10个太阳并出,烤得大地水枯石烂,草木发黄。二郎神为拯救万物生灵,从西天出发,前担黑楂山,后挑紫荆山,途经广西桂林时,顺手又提了一座石楼山,夜以继日,一路负重北上直追太阳,终于压住了天上的9个太阳,世界才恢复了生机。如今在兴县之石楼山顶,还存有一天然石环,留有四条指痕。

当年,石楼山下压着太阳,一缕灵气化为清泉,从山巅的石钵中冒出,其水冬暖夏凉,永不溢出,永不干枯。据说,有一位仙客化作道人,带了一个童子在悬崖上凿了一条崎岖的小道,直达石楼山巅,并在神泉石钵处修了一个道观,开辟了一亩二分地。师徒二人每日早上下种,舀水浇地,上午青苗旺长,中午开花,下午结果,晚上入仓。这就是石楼山所谓“早种晚收”的传说故事。

某年,有一道法高深的南蛮人,探知石楼山上有神水,伺机盗取神水。一日,山上道人下山访友,南蛮人就悄悄地化作樵夫,溜进石楼山道观,向童子讨水喝。童子既不敢违抗“神水不准外人动用”的道规,又不愿违反出家人行善积德的信念,便心生一计,拿了一个笊篱来给“樵夫”舀水喝,“樵夫”也拿出一块箩底子接水。只见“樵夫”用手一指,笊篱竞将石钵中的水舀了起来,“樵夫”用箩底子接住,随即四角一捏,立马提着就走。童子一看石钵中的水,全被舀得滴水不留,急得直跺脚。不久,道人访友归来,小童子不敢隐瞒,急忙对师父讲述了刚才发生的怪事。道士听罢,眉头一皱,起身追赶。当道人追至岚州界河口村时,南蛮人回头看见道人追来,心急火燎,手忙脚乱,一不小心滑倒在地,打了一个趔趄,水从箩底里溢了一股,散落在地,化成一股流水,变成了一处石窟宝水。见此情景,南蛮人拼命地朝着野鸡山方向跑去,道人紧追不舍,步步紧逼,一直追到野鸡山上,眼看就要追上了,上气不接下气的南蛮人,又被一块大石头绊了一脚,翻了一个筋斗,这下子箩底里的水全都甩到了大山沟里。此时,道人本想把水再带回去,但无法收回,只好长叹一声,扬长而去。

从此,石楼山上没有了神泉水,也没有早种晚收的美好情景。令人欣慰的是,界河口以上至野鸡山之泉水,却奇迹般地汇成了一条河,向兴县方向川流不息。每到春夏之季,岚河之水奔流而下,蔚然如汾河。于是,人们就给这条河美其名曰:蔚汾河。

宁静致远曰:河,是一种自然形成的水道,也是一种水体形式。所谓溪、江、川、水、河等,都可视为接收径流而形成的水道。“河”字,秦汉前基本是黄河的专称,河流称为“川”或者“水”。《山海经》曰:“昆仑山,纵广万里,高万一千里,去蒿山五万里,有青河、白河、赤河、黑河环其墟。”先秦文献找不到“黄河”一词,《史记》全篇也不见之。“黄河”一词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中“常山郡元氏县”的释文里。“河”是启发一个人的灵感的多种形式的物质,每每看到“河”会赋予人更多想象力。中国约有30万条河,在吕梁已确定了条50平方公里河流名录,“河”虽是不起眼的水源,但现实中的人常常离不开它。当今,河流污染是个严重的现象,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进入新时代,中国推出“河长制”改革举措,正是保护河流生态环境不被污染的重大举措。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天一色的新吕梁,是当下吕梁实施生态建设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本文主要参阅:

1.《兴县志》;

2.《吕梁地区志》;

3.《吕梁市乡镇志》(中卷兴县卷);

4.《兴县民间故事》;

5.散见于网络中有关蔚汾河的一些图文资料等。

作者:解德辉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537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