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米峪镇战斗纪念地英雄精神照亮奋进路

北京荨麻疹医院哪里好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20324/10490515.html

米峪镇战斗革命烈士陵墓。(图片由娄烦县委宣传部提供)

米峪,一方英雄辈出之地。出娄烦县城,沿南川河向西而行,约15公里,国练村潘南公路东侧,有一处仿古小亭,四柱四角,琉璃彩绘,凝重端庄。

亭下为一座石碑,泥石基座,青石碑身,正面写有“抗日殉国烈士永垂不朽”十个大字,笔力遒劲,这就是米峪镇战斗纪念碑。这里,正是当年米峪镇战斗打响的地方。

米峪镇战斗作为驰名晋绥边区的一场漂亮歼灭战,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沿时间之河回溯81年,来到年的夏天。年6月,入侵山西的日寇重新调整军事部署,不断向各据点增兵,寻找我军主力作战,图谋占领并摧毁抗日根据地,一场规模空前的夏季“大扫荡”开始了。

由贺龙、关向应率领的八路军第师主力刚刚从冀中返回晋西北根据地不久,喘息未定,便遇到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6月15日,八路军第师旅得到消息:一支由静乐出发的日军深入娄烦米峪镇方向。旅长张宗逊果断判断,这股敌人远离据点,深入山区,孤军行动,难以久留,必经娄烦回静乐,果断决定打一场伏击战,将其歼灭。

孤军深入的日军有余人,是日军最精锐的轻装部队之一,装备及战斗力非同一般,有“老虎大队”之称。

张宗逊知道这是一块“硬骨头”,但还是决定放手一搏。他率部连夜从岚县和临县向米峪镇方向急行军,6月17日凌晨,将敌人的队伍包围在米峪镇东北的兴旺庄、国练村和曹家掌一带。

“口袋”扎好,战斗随即展开,双方纷纷抢占南川河两岸的高地,依托地势激战。装备精良的日军拼死抵抗,一时间,炮声隆隆,枪声阵阵,双方互有攻守,陷入对峙状态。

前方军队浴血奋战,后方群众大力支援。民兵队长李玉儿、郝园脸带领着米峪镇的父老乡亲,冒着枪林弹雨往阵地上送水送饭送弹药,顶着血雨腥风往下抬担架运伤员,硬是用小米饭、南瓜汤以及铮铮铁骨脊梁,托起了战斗胜负的天平。

两昼夜的不间断战斗,日军伤亡惨重,几近弹尽粮绝。在外围,旅各部不停地穿插迂回、组织攻击,将仅剩的余名日寇合围。6月19日,旅第四团攻进国练村,歼灭大部分日寇,但仍有几十名残敌躲在程家大院的木楼上,负隅顽抗。

八路军展开攻击,三排长徐进才带领几名战士找来木板和梯子,沿墙爬上楼顶,准备用刺刀将楼顶捅开,往里投掷手榴弹。此时,日寇突然疯狂扫射,徐进才中弹牺牲,楼顶攻击计划搁浅。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日寇的增援部队马不停蹄地朝战场疾奔。为迅速结束战斗,八路军决定放火烧楼。大火整整烧了一夜,第二天,米峪镇战斗胜利结束。

这一战,八路军歼敌余人、俘虏20余人。而我军徐进才、李玉成、崔有世等名英雄牺牲,长眠在米峪这块英雄之地。

米峪镇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陷,成为晋西北军民抗日战争中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自那以后,日寇再也不敢以一个大队以下的兵力,远离据点外出“扫荡”了。

弹指一挥间,八十余载转瞬即逝。当年那场战争的硝烟已随风散去,而那段可歌可泣的战斗历史也早已铭刻在人们心中。

建立“米峪镇战斗纪念碑”,缅怀先烈、教育后代,这是娄烦人民多年的心愿。年7月,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日子里,参加和指挥过米峪镇战斗的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杨秀山将军重返娄烦,题写了“米峪镇战斗纪念碑”碑名。

年清明节前,在文化部驻娄烦县扶贫工作组的帮助下,在掩埋烈士遗骨较多的国练村西山的烈士岩上,建起了米峪镇战斗革命烈士陵墓。当年10月,又在原纪念碑的基础上建成了米峪镇战斗纪念碑碑亭。

年11月27日,杨秀山将军在北京病故。临终前,他留下遗嘱,将骨灰撒在米峪镇战斗革命烈士陵墓,他要回到当年的战友们中间。年4月,墓园里建成“杨秀山将军墓”。年8月,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这里又建起了八路军战士英雄形象的石雕“娄烦县抗日烈士纪念碑”。

国练村至今还保留着程家楼米峪镇战斗遗址。遗址由8孔砖石窑洞及砖木结构的大门组成。遗址上弹坑、焦痕至今清晰可见。

米峪镇战斗纪念碑、米峪镇战斗烈士陵墓和米峪镇战斗遗址三部分组成了米峪镇战斗纪念地,年12月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今,国练村西山的松柏已郁郁葱葱。多年来,人们到这里凭吊、扫墓,陆续种下了大量的树木,人们用这样的方式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那段峥嵘岁月,致敬英雄,汲取奋进的力量。记者王勇

来源:太原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22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