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讯(记者王晋磊)5月24日,临县碛口古镇格外热闹。面临黄河的镇广场上,传统的伞头秧歌、黄河大喇叭和现代乡村快闪交替上演,为在碛口召开的第四届古村镇大会助兴。
上午9时,以“黄河传统,时代生活”为主题的第四届古村镇大会开幕。大会邀请了40余位国内外文化旅游、遗产研究、建筑设计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古村镇保护与活化。开幕式吸引了来自德国、意大利、荷兰、斯洛文尼亚及全国22个省市的余宾客参加。
古村镇大会主席、北京大学城环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介绍说,组委会将以部分有代表性的老商号作为文化点,从空间上串联出一条商贸主题的“碛口古镇·拾一文化小径”,同时在每个点上设置具有地方特色的打卡活动,希望在趣味活动中唤醒闲置空间的历史使命,重拾晋商记忆,增进与会嘉宾对于碛口古镇商贸文化的了解。
大会在碛口古镇上设置近平方米展示区,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品、电子商务和物流、农特产品等8个专区,近70家企业参展。其中,非遗展区包括“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阳剪纸;国家级非遗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滩羊皮鞣制工艺、岚县面塑、孝义皮影戏;省级项目琉璃咯嘣制作技艺、交城金银器制作技艺、柳编技艺等一大批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此外,展区内还为临县红枣特设红枣产品专区,集中展现碛口“千年枣林”、红枣产业链合作模式、红枣品牌及衍生品等内容。
大会同期还开展了参观考察、“拾一”文化小径、碛口夜市、《侠路相逢》电影放映、非遗表演和乡村快闪等一系列活动。其中,由大地遗产策划的碛口古镇“拾一”文化小径活动以水旱码头、天下物仓、南北商贾、百年CBD、黄河剧场为五大文化主题,设置八个小径打卡点。活动期间,与会嘉宾可以遇到携带碛口历史人文基因片段的解说魔方、街巷装置艺术、碛口晋商文化与古镇记忆照片展。特邀的古镇研究者、碛口文物收藏者与地方文化杰出书写者也将从多维视角带领嘉宾透视碛口晋商文化的大历史与小传统。
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称的碛口古镇处于湫水河与黄河交汇处,明清至民国年间,凭借黄河水运成为西北最大的水旱码头和集贸重镇。三百多年的商业繁华,让碛口有了“驮不尽的碛口”一说。昔日繁华的商埠后来因丧失交通功能逐渐没落,却成了记录古镇变迁的活化石,守护着最淳朴的黄河文化。
目前,碛口古镇完整保留着中国明清时期的货栈、票号等商业建筑,以及中国北方典型民居、院落等传统建筑形态及丰富传统民俗,集明清建筑、革命遗址、风俗民情、晋商文化、黄河文化与黄土文化于一体。
链接
碛口入选“网友最喜爱的十大古村镇”
开幕式上,“网友最喜爱的十大古村镇”评选结果揭晓,包括碛口在内的乌镇、丽江古城、西塘古镇、凤凰古城等十个古村镇入选。
此次评选活动由古村镇大会联合新浪旅游等共同组织,历时37天,共有90个古村镇参与角逐,万网民参与投票,8大专家评审,#我把古村镇说给你听#话题阅读量万、讨论量9.8万。评选活动形成了全网参与、全民互动的广泛传播效果,极大地提升了全社会对古村镇文化和旅游的认识,唤醒了村民的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发展碛口新宣言》发布
年9月16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山西省建设厅联合一批著名专家学者在碛口古镇研讨并发表了《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发展的碛口宣言》,对推动中国乡村文化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4年后,第四届古村镇大会将再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重聚碛口,在总结中国古村镇十几年间形成的新思想和新理念基础上,深度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古村古镇保护与发展的进一步定位,形成更具时代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的《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发展碛口新宣言》,并向社会公开发布。
《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发展碛口新宣言》包括9项内容: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古村镇的保护力度,并且在执行过程中始终坚守遗产保护的科学理念和基本原则,始终坚持政府在古村镇保护与发展工作中的引导作用,大力支持古村镇的基础研究工作,多方鼓励和扶持民间自发的古村镇保护组织,主动规范和管控进入古村镇的社会资金;多方探索古村镇在乡村振兴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重视古村镇的数字化工作;多角度、多学科开展古村镇的价值研究;广泛开展古村镇价值认识和保护理念的大众普及工作,推动古村镇保护与发展的公众参与,提高古村镇在地方和民族文化认同中所发挥的作用;专业人士要继续提高在古村镇保护规划、修缮设计、转化利用上的专业水准;原住民是古村镇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政府和专业人士应该鼓励并强化原住民作为古村镇保护与发展的主体地位,努力提升古村镇的宜居水平,为原住民的继续居住创造条件;深入开展与古村镇保护相关的传统建筑修缮与改造技术培训;积极引导新居民在古村镇内开展文艺创作、文化创业等活动,积极探索多种形态的产业发展路径。
山西晚报记者王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