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等靠要”“要我脱贫”变为“积极主动”“我要脱贫”,脱贫攻坚进入后半程,岚县着力在“扶智”“扶志”上下功夫,大力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特别是针对农村贫困劳动力精准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和帮扶就业创业,实现由“农民工”向“技术工”转变,从“靠体力吃饭”向“靠技能吃饭”转变,真正培育打造出一支有知识、有技术、有特色、有专长、有证书、有能力的劳务品牌队伍。
瞄准市场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这个土豆面包制作是很费力的过程,不仅要留意发酵时间,更要随时掌握烤制火候,这样才能做到表皮焦黄,内里松软。”岚县职业中学厨师培训基地内,从岚州宾馆聘请的资深厨师正在示范“土豆宴”部分菜品的做法,来自各个乡镇的学员们用不算工整的字迹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制作过程,并时不时向老师提出疑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学习场景。
今年以来,岚县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根据乡镇和街道摸底调查情况,制定了符合县情实际的培训方案和课程,提出了重点打造“吕梁山”岚县护工、“岚县土豆宴”厨师厨娘、岚县装饰装修工等特色劳务品牌,同时兼顾考虑农业、三产服务业发展,开设了教授马铃薯繁育种植技术、设施农业种植技术、小杂粮生产加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园林绿化、汽车维修、家电维修、农机修理等课程,并重点加强对学员操作技能的训练,确保实操实训时间占全部培训课时70%左右,班容量不超过50人,着力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一步,我们还将根据学员需要,开设更多实用技能课程,不仅在教室、企业开展培训,还要走进‘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讲解,让更多群众吃上‘技能饭’。”正在对培训工作进行督促检查的县人社局负责人向笔者介绍道。
订单培训畅通就业创业渠道
为推进参训学员就业创业,在严格培训标准、强化督查考核、保证学习效果的基础上,岚县还在就业服务精准化、精细化、规范化上下功夫,将培训合格人员及时纳入县家政服务以及电子商务人才库,优先推荐安排就业。这不,刚刚结束的全民技能提升工程首期培训班结业暨就业推介会上,来自东村镇石家庄村的村民牛丽娟就拿着《山西省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培训合格证书》成功与北京黄河京都酒店管理集团签约,按照合同约定,通过试用期后,她的月工资可达元以上,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没想到才参加了短短15天培训就能找到这么好的工作,每月不仅能领到工资还可以去大城市开阔眼界,以后我也算是技术工了!”牛丽姗激动地向家人报着喜讯。而在技能培训班里,像牛丽姗这样轻松找到工作的还有很多。据统计,目前参加第一期技能培训的名学员已全部结业,其中72名学员就业上岗,就业率达31%。
在将用工企业引进来的同时,岚县还直接与省内外家政公司、用人单位对接,采取定单培训、定向培训提高就业率,目前已经与吕梁市曹操到家政公司、万科物业公司、山西红马甲家政、北京医护家家政等三十余家用人单位进行了对接,实现了参训学员的稳定就业。“我们希望通过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在满足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基础上,让众多劳动者在家门口实现体面就业,真正推动全县就业困难人群实现就业增收,帮助更多贫困户稳定脱贫。”这不仅是该县人社部门的工作目标,也是基层群众的心声与期盼。
一技在手趟出脱贫致富新路
“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随着岚县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的实施,越来越多贫困户成为该工程的受益者,王狮乡史家庄村的刘茂林、医院和养老院做护工,夫妻俩每月收入将近一万元;东村镇北村的兰完生在内蒙古包头市建筑工地上驾驶工程车,月收入高达七八千;普明镇普明村的梁云医院做着私人陪护,每天工资元……自从参加了技能培训,这些以前“靠天吃饭”的庄稼人也摇身一变,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他们的成功也带动了更多贫困户加入到外出务工行列中。这不,最近两天从北京回来探亲的大蛇头乡上寺焉村村民郭小平已经成了村里的“大红人”,每天她家都坐满了前来“取经”的村民,“我现在在北京朝阳区做家政育儿嫂,年收入在七万元以上,不仅包吃住,每月还有4天假期,工资大部分都能攒下,家里生活也比以前宽松多了。明年我计划翻新一下村里的房子,这样孩子放假回家可以住的更舒适。”郭小平家的变化有目共睹,在她带动下,村里又有30多名村民打算参加下一期的技能培训,寻找更多脱贫致富路径。
一技在手,赛过存粮千斗。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政府买单的全民技能提升工程不仅“接地气”更加“聚人气”。今年,岚县共计划对名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和就业率。从“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的实施不仅为贫困群众拓宽了增收路径,也逐步转变着群众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奔小康。(梁海珍梁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