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从特困到振兴

白癜风专业品牌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拖觉镇老吉村的妇女在去往蓝莓种植基地务工的路上(年8月13日摄)刘坤摄/本刊

从老村搬入新家不足一月,66岁的沈姚付就办起了宋家沟村的第一家凉粉摊。      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宋家沟村,位于全国14个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吕梁山区。为了帮助特困村摆脱地处沟壑边缘的恶劣生活条件,宋家沟村承接安置了周边14个村子户整村搬迁的村民。      沈老汉告诉前来调研的《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开凉粉摊是扶贫干部给指的路。靠这生意,他的年收入能达到一万元以上。而凉粉摊的“本钱”,正是老村那10多亩地里种下的山药蛋。      如今,像沈姚付一样的易地搬迁村民已经融入了新环境。曾经的“穷山恶水”,也变成了生存发展的“自然银行”。      摆脱绝对贫困,中国以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书写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从特困到振兴,广袤乡村中涌动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接续奋斗的激情。      (一)      十年前的年,春节前后,本刊记者分赴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11个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乡村,探访大山深处的“贫中之贫”。      两年前的年初夏,记者再次走进这些深度贫困地区,连同西藏、四省涉藏州县、新疆南疆四地州等3个地区,以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特别报道,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一项项精准脱贫举措落地生根,吹糠见米,让特困地区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变。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三农”工作的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年夏秋时节,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本刊记者又一次深入这14个曾经的脱贫攻坚战主战场,记录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怎样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群众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      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必须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对于曾经的特困地区,尤其如此。      记者调研了解到,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原特困地区重点突破、系统推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确保脱贫群众得到持续帮扶,因地制宜找到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条条道路,打开闭塞,与交通基础设施密切相关的旅游业、种养殖业发展潜力被初步激发。      在秦巴山区,一条长38公里、宽4.5米水泥路的贯通,使得重庆市城口县鸡鸣乡农资上山、中药材进城更加便利,山外游客纷至沓来欣赏独特风光。      .62亿元,这是地处乌蒙山地区的贵州省毕节市年以来累计完成的交通投资总额。伴随毛细血管般的路网在崇山峻岭间伸展,黔货出山、旅游升级、智慧种养逐渐红火。连当地养殖的乌鸡,都戴上了NFC跟踪监测脚环。      在巩固产业脱贫措施的基础上,原特困地区的产业振兴措施日益体系化,促进特色产业链不断延长。      地处滇西边境山区的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班洪村,以“科技特派员+科研单位+专业合作社+养殖户”的方式运营蜜蜂产业,实现农业产值万元以上,兴边富民找到了“甜蜜”的支点。      贫困发生率一度超过20%的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汤湖镇南屏村,两位“茶院士”到来后,当地特产狗牯脑茶有了首席科学家。茶农们办起全自动化生产的茶厂,狗牯脑茶品牌价值已达33.34亿元。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越来越多熟悉风土人情、地形地貌、文化特产的本地年轻人选择留在家乡,投身乡村振兴。      在六盘山区,致富带头人、对口援宁者、返乡新青年,给曾经“苦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带来了理念、资金、技术和市场,催生出本地第一个“亿元村”杨郎村。      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的兴安盟,在曾经的“内蒙古的最穷地”撒下颗“金种子”,培养出更多本乡本土的青年致富带头人,让本地人才挑起乡村振兴的大梁。      在扶志扶智的基础上,原特困地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脱贫村民“富了脑袋”,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动力。      身处大别山区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大湾村,大伙儿钱包鼓了,文娱生活需求高涨。老宅博物馆、乡间图书店、灯光球场“村BA”……村民们悉心搭建着属于自己的新“归园田居”。      在雪域高原西藏,掌握了波罗古泽木刻雕版技艺的农牧民,一笔一画雕刻出自己的小康生活。雅砻扎西雪巴藏戏激活了文化资源,脱贫村民演藏戏、开民宿,户均增收1.5万余元。      绿色,是乡村振兴的底色。寻找产业发展与生态振兴的结合点,一些原特困地区探出了双赢之路。      在处于滇桂黔石漠化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下坳镇隆坝村,脱贫村民栽种的毛葡萄一株可覆盖一亩石山,不仅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而且经济收益颇丰。      ……      (三)      十年前,六盘山区一位年轻人问北京来的本刊记者:“搬出去是不是就能打电话?”      将咫尺间的两个人,分隔在不同认知世界的,是深度贫困。      箱!班洪村村支书杨志良对此次来访的记者说,这是他给明年定下的养蜂“小目标”。有脱贫村民说,只要养上箱蜜蜂,就不用出去打工了。      一出一回之间,折射出特困地区的十年巨变。      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史无前例、世无前例。乡村振兴同样会是一场艰苦的跋涉,工作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坚持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已经启程,任重道远。      “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起来才算富。”随着游客越来越多,如今宋家沟村出现了20多家凉粉摊。不过,沈姚付说他不怕竞争。      因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更美好的生活就在前头。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557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