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周鑫宇
减贫治理是观察中国政治的绝佳窗口
众所周知,世界对中国政治的看法相当复杂,其中包含着尖锐的观点。因此要用多数人能接受的方式说明中国政治,就需要选择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的题目来切入。减贫治理恰恰是观察中国政治的绝佳窗口。不管各国政治观点如何不同,减少贫困是一致的政治责任,也是联合国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第一项目标。在这样的议题上,人们更容易抛开政治观点的分歧。此外,减贫是一项综合性的治理工程,可以很好地展现中国政治多方面的样貌。
但即便是探讨减贫问题,我们也仍然面临政治观点的影响。许多西方国家把中国的政治制度判定为“威权主义”,因而中国就算实现了有效的治理,也是威权主义式的治理。就像在遏制新冠病毒传播问题上一样,中国的成功治理似乎总是带有某种政治“原罪”。
这种僵化的政治思维是有害的。在世界上那些被西方判定为威权主义制度的国家,有的实现了很好的治理,有的则治理失败。在被西方判定为民主制度的国家也是这样。与此同时,就连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贫困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困扰美国和一些国家的主要政治话题。
这证明政治制度和有效治理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因果联系。西方明智的理论家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但还没有很好地解释这一点。
因而《中国政治的细节:一个县的减贫治理》这本书的主题实际上指向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治理是如何在中国政治中实现的?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但和中国相关,也具有世界性的意义。但要回答它,我们需要从具体的案例入手。我选取了山西省岢岚县的减贫治理作为分析的样本。
《中国政治的细节:一个县的减贫治理》,周鑫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些观点是从中国一个县的减贫治理中提炼出来的
本书共6章,在各章中,我展示了5年间多次田野调查所观察到的事实。本书主要的结论包括:
第一,政治治理需要在一种漏斗型结构中实现。中国减贫治理是在那些深度贫困村庄中完成的。国家政治、县域政治和村庄内部政治等多方面共同发挥作用。每一个层次上的政治活动都不可或缺,又不尽相同、彼此联系。这证明治理是在复杂的政治系统中发生的。
分析国家政治制度的方法——比如关于威权和民主的理论——大多聚焦于国家层面,因而并不能完整解释与治理相关的政治过程。中国在脱贫攻坚中成功构建了一套复杂的治理系统。我们有必要对此提出新的解释框架。
第二,无论在哪个层次上,治理都需要在复杂系统中推动集体政治行动。在这些系统中,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民众等多种力量共同参与了治理。如何把这样复杂的治理系统管理起来,是世界性的难题。
在中国减贫治理的各个层次上,我们发现了政府“看得见的手”如何推动复杂系统中“看不见的手”以形成政治秩序。也就是说,治理是“有意识的设计”和“自发解决”相结合的结果。全书各章展现出的许多事实都在印证这一点,而这些事实多多少少超出了外界对中国政治的一般想象。
第三,中国减贫治理背后有和其他国家不同的制度特点。中国共产党在统合整个治理系统中发挥了特殊作用。要理解这种作用,就要超越世界上普遍存在的、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刻板印象,包括其中一些态度中性的看法,比如认为中国共产党只是“掌握政府权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只是加强了政府的力量,也加强了社会的力量,并把政府和社会的治理力量统合起来。
这些观点试图回应全世界在治理中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并且希望以中国的案例形成一种学术对话。这些观点是从中国一个县的减贫治理中提炼出来的,但对在更大范围内思考政治和治理的关系或有启发意义。
研究常常如同盲人摸象,在一定的时间节点上总是难以令人满意。除了理论观点之外,这本书包含了许多生动的事实。事实本身引人入胜,也会促发读者产生比作者更具创造力的思考。
中国读者和其他国家读者一样,渴望知道我们这个国家是如何消除最后的赤贫伤疤、走向更平等和美好的社会的,为什么我国拥有超出外界想象的治理能力,以及中国的治理可以给世界带来什么启示。这本书始终用与世界对话的眼光来讲述这些问题,但愿它能为读者带来一些裨益。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