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钟才风雨古定羌西部文明播报

这里曾经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城,《保德州志》中有其昔日繁荣时的记载:儒学壮观,坊表林立;寺庙辉煌,祠宇耀目;街市繁华,人烟阜盛。州衙门的门楼之上“古定羌”三个大字赫然在目。这就是历史上保德州的州城。而今,随着岁月风雨的侵蚀,这座千年古城已沦为一座地地道道的村落。只从那淹没在荒草丛中,随着山势起伏,时断时续,时隐时现的古城墙上,从那残缺不全,孤零零地兀立着的衙门洞以及洞口失去往日威风的石狮子上,从那村民在庄稼地里随处挖到的宋砖明瓦上,可以依稀找到昔日的痕迹。

站在古城之上,俯瞰西去的黄河,我思考的不仅仅是世事沧桑,我感受的也不仅仅是“黍离之悲”。我想说的是,古城的衰落史既是保德人民血迹斑斑的苦难史,也是保德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史。扼杀古城文明的是罪恶的战争,但在“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保德人民在古城曾经生活、战斗的悲壮的历史,不能忘记保德人民保家卫国,可歌可泣的伟大精神!

时光回溯,一千年前,这是一个民族关系异常紧张的地方,战争的风云时常笼罩着这个曾被称为“林涛寨”的边远山区。一河之隔的西北地区活跃着一支以党项羌为主体的武装势力,也就是西夏政权的前身。党项羌是羌族的一个分支,部族本为拓拔氏,唐朝时,因参与镇压黄巢起义有功,故赐皇家李姓,后成为割据一方的藩镇,控制着西北地区的五个州郡。

宋朝初年其首领李彝兴又归附朝廷,朝廷加授太尉。太平兴国五年(年),李继捧立,党项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袭职,发生内讧。宋乘机诏李继捧入朝,欲获取被党项羌占据的五州,统一西北地区。太平兴国七年,李继捧因难以控制局面,率族人献地朝宋,请留京师。宋廷命汝州团练使曹光实为银、夏等州都巡检使。李继捧族弟李继迁反对献地,率亲信逃跑,联结豪族,招聚蕃众,起兵反宋。战乱东起麟(今陕西神木北)、府(今陕西府谷),西至灵(今宁夏灵武西南)、凉(今甘肃武威),遍及沿边诸州。雍熙元年(年)宋军袭击了李部,俘虏了李的母亲和妻子。雍熙三年宋军又在独轮川之战(今神木北)中将李战败,李继迁转降大宋敌国辽国,以谋东山再起。此后十多年,党项军经常越河犯境,烧杀抢

掠,敌我双方战争频繁,互有胜负。棘手的边患问题成为宋廷心腹大患。为了巩固边防,加强对党项羌的军事打击,宋淳化四年(994年),朝廷下令在原林涛寨的旧址上筑城设军,名曰“定羌”。“军”是宋代的地方行政区域,相当于“州”。“定羌”,顾名思义,即平定羌人叛乱之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保德州的前身“定羌军”,伴随着边患的风雨和战乱的狼烟,伴随着保德人民的多灾多难而宣告诞生了!

新生的定羌军在历经10年的战争风雨后,便迎来了朝廷对她的更名。因为此时北宋与契丹、党项羌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是李继迁在一次与吐蕃的作战中中箭身亡,其子李德明继承父业。他采取两面手法,成了宋辽双方都承认的地方实力人物。

二是宋辽议和,订立了澶渊之盟,民族关系出现了暂时的缓和局面。于是,朝廷于景德元年(年)将定羌军改为保德军,景德四年又改“军”为“州”,始称“保德州”。“保德”二字出自《左传》中“民保于城,城保于德”句,很明显,是为了体现由武治转向文治的方略,体现以德治国,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之义。

宋朝统治者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事实却不尽如人意。州名易改,边患难除。仅据史料记载,保德在宋朝的大型边患就有:“宋贞宗景德元年冬十月,契丹数万骑,奉肖太后令,寇岚、武、保德诸军,高继祖击败之。“徽宗建中靖国二年,金取辽山后岚、武、保德、诸军。

“钦宗靖康元年,金粘没喝攻太原,悉破岚、保诸军。”北宋南迁后,保德终被金人占领。但保德人民并没有摆脱战争的灾难。此后由金到元,由元到明,一次次的改朝换代,保德总是首当其冲,锋芒先试之地。史书中有如下记载:“金哀宗正大间,元将速不台寇保德,忠孝军总领完颜陈和尚(按:陈和尚本名彝,字良佐。和尚其小字也)与战于倒回谷口,大败之。

“明正统四年十月,也先入寇,至西庄村。

“成化十五年,火筛寇偏关,至王家寨。“正德十一年,寇至东南大塔铺。

“嘉靖十八年,俺答大举入寇,至城下。所过残灭。二十年至三十二年,无岁不扰边然。或以饱获而归,不至深入。四十一年,又入寇。攻破崖寨窨洞无数。四十三年,贼由河西五虎山下,踏冰桥过河入犯,杀死防御把总王宰及官军三百余名。前后滩居民被杀掠甚惨。四十四年,又由偏关入寇,至东南柏森村、丛林村、赵家焉及城沙坪演武厅、南关。杀掠男妇无虑数千余口。四十五年,由唐家会,踏冰入犯,杀死本所千户徐尧臣及军人百余名。又数日,从贾家湾踏冰入犯,抢至前乡冯家川等处,人烟尽绝,鬼磷宵寒,祸酷,此岁为甚。”

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战争中,有不少地方军队的将领为国捐躯,舍身赴难。其中,影响较大且记载在史料中的有明朝将领保德所千户戴辰。嘉靖三十七年,戴辰奉命支援被敌寇大举围困的丰阜城,临行前将后事托付给夫人,嘱其“谨奉舅抚孤。”然后披挂上马,直冲寇营,转战重围,三斩寇首,一直战到矢尽力竭,英勇就义。第二天寻找其尸首,发现被刀砍、箭伤共一十七处。事迹上奏朝廷,朝廷赠其明威将军指挥佥事。时人有诗挽之:

风高虏骑踏阴山,大漠尘霾暗紫关。

壮士不忘沟壑死,忠臣何必凯歌还。

解围功绩全三镇,见义心胸比二颜。

千载芳名如日显,昭昭留在史书间。

另外,还有保德所百户王昌龄,于嘉靖四十一年西豹峪挺身拒寇时遇害。保德所百户徐尧臣,嘉靖四十五年十一月,领兵于唐家会龙王庙前打冰时,敌军踏冰入犯。尧臣率众拒堵力战,面中五矢,刀伤七处,没于阵前。朝廷追封其为副千户。

为了巩固边防,抵御外敌入侵,保德的地方官员也做了不少工作。如修复加固城墙,配合军队建立敦寨,修建城中蓄水池等。在修复城墙方面,县志中记载且规模较大的有,明宣德八年的知州任泰。他将城墙作了大规模的重修:周围七里二百五十步,高一丈八尺。南大北小,形如葫芦。西南各一门,东北、西北各一角门,各建楼于其上。窝铺六十四座。嘉靖四十二年,知州李春芳砖包南门,移迁西门。万历二十九年,兵宪赵至州,力主砖包全部城墙,委知州韩朝贡估议,应用匠役四千七百二十名,俱于四路原额修工军壮内派拨。应支廪给食米、盐、菜、木植、铁料银八千六十六两二钱,俱支用在官。杂项银两,不费民间一钱一力。又请示巡抚,答应拨派太、汾、平、潞等州县军壮包完。高三丈五尺,长一千九十三丈六尺,四门各建一楼,东曰“迎恩”,西曰“阜成”,南曰“南薰”,北曰“镇朔”。清朝顺治六年,叛贼牛化麟窃据城池,朝廷派大兵致讨,炮击坏西南城八十余丈。第二年,知州安世鼎将其修复。

古代保德地处偏远,不仅有外敌入侵,而且有流贼、叛将作乱。在平定这些叛乱中,涌现出不少平民中的义勇之士。明崇祯三年正月,陕西流贼王嘉胤攻陷府谷后,接着渡河来攻保德,从东门坡蜂拥而上。贼兵仓猝而至,城门尚开,贼人眼看就要入城,东门外半坡住一穷人,名为康明秋,闻讯后立即登上屋顶,以瓦击贼,贼兵稍退。从而使城中赢得时间,关闭城门,最终击退了贼人。为表彰其义勇精神,官府为其授赏,他不接受,请求授匾。于是授予其“奋勇击贼”匾。其事迹为时人所奇,所敬。

清顺治七年,保德营守备牛化麟应大同叛将姜勷之乱,杀死知州徐效奇而占据了州城,与府谷贼高有才互相犄角。朝廷命大将固山额真墨、刑部侍郎李琐泰、平西王吴三桂等奉命讨伐。牛贼据险死守,官兵七个月都未能攻下。有原在其部下的州人崔耀、杨振林等十八人深明大义,反戈一击,乘敌不备而诛之。其事迹写入《州志》,令后人景仰。

一代代的保德人为保卫州城,保卫家乡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其精神千秋万载,永不磨灭!

历史的脚步匆匆向前,转眼到了年,黄河岸边燃起了抗日的烽火。是年2月28日,这是一个让保德人民永生难忘的“耻日”。早晨,五架敌机突然对保德城狂轰滥炸,群众死伤无数,纷纷逃亡,衙门官员撤退。黄昏时分,日军以骑兵为先导,气势汹汹侵占了保德县城,千年古城惨遭沦陷。

日寇侵占保德后又于3月1日乘船渡河,对府谷县城实施烧杀抢掠,后当天退回保德。3月2日,日军主力撤退,留一小队驻守保德县城。(亦有掉队兵和医疗队之说)得知消息后,驻陕西府谷县的国民党二十二军八十六师一个团于3月3日晨趁大雾渡河,突袭包围了驻保敌军,与敌展开激战,从上午一直打到下午5时,将日军生擒一名,击毙18名。闻讯后的日寇于3月17日立即返回,分路合围,袭击保德,八十六师七一四团的两个营开赴保德抵抗,终因寡不敌众,退出战斗。日军于是侵入县城,实行了惨无人道的大报复,共杀害未及逃离的群众30人,其中不少是老人和妇女。有的被烧死,有的被枪杀,有的被逼跳河而死。其惨状目不忍视,耳不忍闻。

当日军进攻晋西北之时,八路军一二○师主力正在同蒲路北段进行破击战,闻讯后,立即赶回晋西北作战。此时三五八旅驻岚县,三五九旅于3月7日急行军到岢岚城下,将岢岚县城内敌人包围。岢岚城内之敌于3月10日北撤,在三井受到八路军打击,11日逃至五寨。八路军一方面围困五寨,同时在敌人交通线上展开游击战,将五寨、义井、神池、三岔之敌隔绝。进攻保德之敌在后方吃紧,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被迫撤退。撤退前,于3月19日一把火焚烧了保德县城,大火一周不灭。可怜一座具有千年历史,万余人口的县城,一夜之间变为灰烬,寺庙、公署、民宅、学校皆为瓦砾。灿烂的古代文明顷刻间灰飞烟灭。

面对日寇的兽行,英雄的保德人民没有被吓倒,他们“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据史料记载,当时活跃在保德的地方武装“民兵自卫队”、“牺盟游击队”、“游击七大队”、与“一二O师”、“暂一师”、“骑一师”、“傅作义35军”等正规军紧密配合,同仇敌忾,共同对敌。终使日寇未能长期占领保德,保德又回到了人民的手里!一千年的古城,一千年的风雨,一千年的血泪,一千年的涛声!

古城虽然毁灭了,但古城的精神却永不磨灭!保德人民弘扬古城精神,在古城脚下,开始重新建设自己的家园。83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站在古城之上,俯瞰黄河岸边: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一座现代化的新城终于在黄河岸边傲然崛起!

古城没有毁灭,古城焕发了青春!

本文来源于《文史艺苑》

作者/来源:文史艺苑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215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