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经济主战场middot临清乡土人

面向经济主战场·临清乡土人才培育新探索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振兴。近年来,临清市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乡土人才振兴新体系,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释放人才经济活力,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产才融合,让人才赋能更具效力

临清市积极推动乡村人才与产业、科技、资本等深度对接,聚合裂变,从根本上提升人才赋能乡村振兴效力。

延伸产业链。出台支持乡村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意见,制定《关于实施“人才兴临”行动做好新形势下引才用才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在人才引进、项目申报、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聚焦“一镇一品”和特色产业,打造社会消费品、古典家具、卫生用品电商集聚区和轴承、农产品电商产业带。建设“1+16”电商产业园,达到年孵化特色产品品牌50个,培养电商人才余人的容量规模。

融合科技链。积极引导乡村人才将传统生产与现代科技加速融合,提高乡村人才善使善用科技生产力。邀请中国农科院专家团队莅临指导春季麦田管理工作,并召开农业农村部春季麦田管理(科技壮苗)现场培训会。为乡村人才开通“空中课堂”系列直播,邀请专家教授就小麦、玉米、地瓜、山药、蘑菇等经济农作物种植进行网络授课、答疑服务,收听收看6万余人。

扶持资金链。针对乡村人才创办企业过程中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发挥金融型资金撬动帮扶作用,引导银行、风投创投等机构开发适合乡村特点的金融产品,为乡村人才创业项目提供“人才贷”、“惠青贷”等金融服务。目前,“人才贷”已为本土人才创业企业金光机械、君博食品共发放低息贷款万元。“惠青贷”累计为临清市名好青年授信金额2.48亿元,用信金额万元,为4名乡村振兴合伙人发放贷款万元。

技艺传承,让人才乡村更具魅力

独特的技艺技能是乡村人才的立身之本、成业之基,临清注重弘扬工匠精神,推动乡村技艺走进生活,走向大众,融入市场。

提升附加值。推进技艺传承、技能提升和技术革新,重点培育地理标志产品,使“老行当”焕发新生机。以古典家具修复技艺、榫卯技艺等传统技艺为切入点,建设松林镇家具产业园,注册“尚官榆”、“国榆”等多个品牌,园区内企业分别与深圳、广州、青岛等专业设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品牌与设计能力的提升直接带动产品价格提升20%以上。目前,松林镇已有超过家经营业户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古典家具,从业人员达到0余人,年网络销售额8.5亿元。

增添吸引力。引导乡村人才主动对标市场需求,创作出能够紧贴社会生活,兼具市场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创作品。促成乡土人才、古陶瓷收藏爱好者张猛与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合作,将临清十景、狮猫、京剧脸谱等元素融入到杯、茶具之上,打造系列临清文创瓷器,推动临清非遗传统技艺与现代工艺共融共建。临清文创瓷器被列入山东省最具代表性非遗文化产品。

典型带动,让乡村振兴更具合力

乡村人才来源于基层,扎根乡村实践,成长于乡村的广袤原野。饮水思源,更应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更多作用。

支持兴办企业。独特的技艺往往能够孕育、培植发展成为一个好的产业。临清注重用好市场化力量,为乡村人才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缴纳、政策咨询等专业服务,鼓励有能力的乡村人才开办企业。年,大学生李岩回到家乡刘垓子镇寻求创业商机,创办小成大事茶叶有限公司。去年“双11”期间,小茶益杯主播团队在拼多多店以日销量2万单冲至杯泡茶畅销榜第五名,在淘宝店当日直播间销量2.8万单、抖音店日销售量3万单,该公司拥有员工60多名,年销售额已达到万元。

培育青年人才。一个人才带动一个企业,一批人才则能发展一片产业。把支持青年乡村人才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加强乡村人才“后备军”建设。开展临清市“乡村之星”人才工程、“双培养”工程,建立帮扶“导师团”,由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科级干部作为“导师”对乡村人才结对帮扶。36岁的圣秋娟年放弃北京的工作返回家乡,将双圣养殖有限公司从最初的肉鸡养殖,发展成为年出栏万只、年宰杀1亿只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临清市及高唐县、茌平区等周边县(市、区)多家养殖户共同致富。

发挥阵地作用。秉持文化自信与责任担当,积极整合乡村技艺的禀赋优势,建立“非遗+扶贫”机制,联农带农,让更多人吃上手艺饭。建设集贡砖系列产品展示、砖雕制作、体验观光为一体的临清贡砖文化产业园,年生产贡砖万块,从业人员人,配套家庭加工户户。吸纳附近多名贫困户学习澄泥、熟泥、制坯、晾坯、验坯等制作技艺,帮助他们提升就业技能,实现奔赴乡村振兴的小康之路“不落一户一人”。

供稿:市人才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80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