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吕梁:
绽放非遗之美
弘扬经典之最
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弥足珍贵的“活”文化,被世世代代的吕梁人身口相传延续至今,既见证了全市人民的创造力,更与其它历史遗迹、遗址及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吕梁宝贵的文化财富。
近年来,吕梁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大了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的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组,建立了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和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制定了《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了《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遵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指导方针,全方位、见实效地开展了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目前,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项,其中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5项(包括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阳剪纸),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3项,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7项;共有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2人,省级传承人73人,市级传承人人。
中阳剪纸
从中阳剪纸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古老的民间风俗和文化传统,可以领略到中华民族的祖先关于天、地、人、物关系的朴素哲学观念。因此,一幅中阳剪纸不仅仅只是一幅剪纸,而是一页记录着几千年中华文明演进史的历史画卷。(图中采访对象是中阳剪纸国家级传承人王计汝)
汾酒杏花村
杏花村汾酒是中国白酒行业“清香型”的卓越代表,也是迄今留存下来的品质最独特、最罕见的白酒类型。在整个酒文明及人类历史的发展沉浮中,他始终具有无法取代的意义和历史、工艺、经济、文化价值。文水鈲子
文水鈲子
文水鈲子是我国历史文化瑰宝,也是山西锣鼓艺术珍品,被誉为“三晋锣鼓中的一绝”。流传于文水县岳村,据考证产生原因系为取悦于麻衣仙姑,在求雨活动中创出,已有数百年历史。近年来,经由岳村鈲子艺术团整理发展,在参加国际艺术节后一举成名,如今,经岳村有关人士不断整理发扬,知名度与日俱增。
面花(岚县面塑)
面花(岚县面塑)制作工序复杂,从和面、塑型、蒸制到插花着色都有着严格的讲究。其工艺精湛,手法多样,既充分利用手指造型,又精巧地利用了剪刀、梳子、竹签、切刀、筷子等各种工具和红枣、麦子、高山花黄(岚县民间的一种野花籽)、红豆等辅料。其塑型手法有搓、捏、擀、拍、拉等数十种之多。制作技艺上最突出的特点是生熟面结合、发面与死面结合,技艺巧妙,表现出整体夸张变形与局部细腻传神的艺术效果,有着重要的传统美术价值。岚县面塑“为供塑心”,既寄托了民众祈福纳祥的感情,又弘扬了民众对“真、善、美”的追求。
临县伞头秧歌
临县伞头秧歌是临县社火秧歌的一种。因以手执花伞者领头舞蹈和演唱秧歌,故称“伞头秧歌”。临县伞头秧歌在长期的活动过程中,无论在形式、内容和表演风格上都形成了其独树一帜的特点,即使在当地县城内,也有着“上川秧歌”和“下川秧歌”两种不同的风格,集中展示了黄河流域黄土文化的魅力。
柳林盘子会
柳林盘子会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年俗文化品牌.。距今有五百余年的历史,它以街坊邻居集股投资制作而成,是当地群众自发组织的一项年俗活动。现代“盘子”是一项综合性的文化活动,由民间花灯、九曲、绘画、木刻、秧歌等事项组合而成,是一种民俗文化活动的载体,用以活跃节日气氛,祈求幸福吉祥。据省内外专家考察研究,柳林盘子会在全国也是独树一帜,独具特色。
……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项非遗一片情。回望吕梁历史,处处充满神秘,展望吕梁未来,无处不在辉煌。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不仅是英雄的吕梁人民镌刻在骨血里的山水,更是绵延在文化基因里浓浓的乡愁。
传承,并创新着,是吕梁人、正在、也将持续做的……
来源:吕梁群众文化
编辑:韩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