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龙山文化一瞥二

明代开挖运河时于东岸堆土成山,高10余丈,阔百数十步,名曰土山,临清人亦称龙山。后于土山之最高处,筑一亭,曰观化亭。登其上,可览全城风光。特别是明清时期,船过临清钞关,手续繁琐,多迁延难行。船客中的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多登山游览,抒发幽情。龙山晚眺、南亭观化,清代曾先后列为临清十景、八景,州志、县志均有记载。

临清钞关主事李基和《土山晚眺》诗云:锦树烧残剩此堆,荒城月上雁飞来。可怜片石谁堪读,土起寒山半刧灰。

临清知州徐宗干《奎亭化雨》诗云:奎璧光腾四照明,梯云联步问前程。文章谁挽狂澜倒,舟楫端由大匠成。秋水鳌头瞻北极,朝阳凤岭望东瀛。凭栏指点河如带,多少帆樯达帝京。

清代诗人黄爵滋《临清登观化亭晚眺》诗云:南亭放目极高明,俯见双流屈曲行。老树云边屯远近,夕阳鸦外路纵横。危梯磴转山堪架,晓涨波连水不擎。一笑此间容小住,也知柱石费经营。

民国临清著名学者吴秋辉曾写有《晓过土山》一诗:“落木萧萧草半荒,土山高处认秋光。鸟啼落月夜初晓,雁过汀洲天欲霜。深巷人归犹吠犬,野篱花老渐鸣螀……”

这样的诗词很多,其中不乏名家所作。作者歌咏临清繁华,抒发个人情感。笔者查到的还有:[明]谢肃《临清晚眺》,[清]郭翊《登临清观化亭北望放歌》,[清]赵允怀《临清守闸登土山亭子》,[清]毛大瀛《秀林亭》等等。如在龙山公园整治中吸纳这些文化元素,恢复观化亭、增建秀林亭,设立诗词碑廊,或不失为讲好临清故事、促进文旅兴市的一个选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31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