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幅《子美诗卷》行草书法作品摆在第十二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评委面前。气韵生动、聚散有致,洋洋洒洒的作品征服了评委,并获得了书法类三等奖。《子美诗卷》行草书法作品获奖,是汪雷书法创作中的一个高峰。汪雷正在进行书法创作。汪雷在读书时期有两个爱好:书法、打乒乓球。有朋友打趣说,汪雷是打乒乓球中写字最棒的,也是写字中打乒乓球最棒的。早在二十年前,两个“最棒的荣誉”就收入他的囊中。这两个“最棒的荣誉”是朋友加冕给汪雷的,后来,打乒乓球的爱好搁置了,但对书法的痴迷却一直伴随着汪雷的日出日落。再后来,他屡屡获奖,并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巅峰永远在下一个地方等你”,汪雷在书法征途上不会停止,发轫于垂髫,也必将伴随其终生,这就是源于灵魂的热爱。偶然间种下的一颗种子年,汪雷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书法的种子就是在这样一个家庭中播种在汪雷心里的。“有时候,母亲教姐姐写毛笔字,我在旁边看着,慢慢地也喜欢拿起毛笔写字了。”汪雷回忆。直到读初中时,汪雷看到一位同学写毛笔字,心里那颗埋藏已久的种子再次被唤醒了。他开始临摹颜真卿的《多宝塔》。初中毕业后,汪雷顺利考上了聊城三中。此时的汪雷是活跃在乒乓球馆里的小将,曾经在聊城市甲级组乒乓球比赛中名列前茅。甚至,在他工作之后,还获得过山东省政协系统乒乓球比赛的冠军。一位叱咤于乒乓球赛场上的小将,却偏偏对书法有着特别的喜爱。一动一静,在汪雷的生活中相得益彰。聊城三中的三年,是改变汪雷的三年。他在乒乓球馆里认识了聊城大学书法专业的朋友,朋友向他推荐了一本书——《张猛龙碑》。在文物商店,汪雷买到了这本《张猛龙碑》字帖。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到北魏时期的碑刻字帖。《张猛龙碑》的险绝俊逸、奇趣灵动,使汪雷感到震撼,《张猛龙碑》似乎有一种量身定做的“蛊”,深深吸引了汪雷。本来,汪雷是可以通过文化课考上自己满意的大学的,但他却已经陷入书法的海洋中无法自拔,他无法舍弃这个源于少年时期的爱好。在别人刻苦学习准备高考时,他却沉浸在《张猛龙碑》字帖中。毕竟,汪雷对书法是有悟性的,经过两个月的苦练,汪雷顺利被聊城大学书法专业录取。从此,汪雷从业余书法爱好者,一脚迈进了专业队伍。书法路上的孜孜以求汪雷的书法作品。艺术,永远是为有悟性的人准备的午餐。有的人凭借勤奋,吃到了可口的午餐,但是,如果想吃到牛排,那一定有悟性并且勤奋的人。进入聊城大学书法专业之后,汪雷才发现他的同学都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他依靠两个多月时间临摹《张猛龙碑》步入大学门槛,与别人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汪雷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别人在课间休息时,他却沉迷于临摹经典字帖。几文碎银,积攒多了就能帑银塞栋。一朝一夕,坚持久了就是时光。苍天不负有心人,后来,汪雷的隶书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一位书法导师在点评汪雷书法作品时说,汪雷的行书藏有大气象,如果以行书为主攻方向,必有大成。导师不经意间的一句话,让汪雷醍醐灌顶。他决定专注于行书的学习。工作之后,汪雷找到书法巨擘欧阳中石,并拿出自己创作的书法作品,让欧阳中石给予指导。“路子正,有潜力”是欧阳中石给他的评语。同时,欧阳中石还建议汪雷临摹《大观帖》。从此,汪雷潜心临摹《大观帖》,从中汲取营养。等到再次拜访欧阳中石先生时,汪雷的作品得到欧阳中石的高度评价。艺术之路,永无止境。只有在不断追求中,艺术之花才能盛开。汪雷遍访省内外书法名师,从临摹宋代米芾书法作品到临摹明清时期王铎、赵之谦、王宠的书法作品。每一次临摹,都是与古人倾心相谈,汪雷获得了滋养,开阔了视野。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悦人耳目的艺术只是小道,震撼人心的才是大道。我在追求艺术的大道上义无反顾。”汪雷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有自己既定的目标,这也是他在岁月中坚守理想的动力。汪雷在书法的漫漫长途中,最终以废纸三千、铁砚磨穿的慢功夫达到了极致。这些年,汪雷常常将读书临帖的见解撰写成文,发表于《书法报》《书法导报》《书法赏评》等专业报刊。而且,他在国内大展上屡获大奖,成为实力派的书法家。文/图本报记者于新贵
投稿合作请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