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大摄天下,作者刘客南
岢岚燕山寺“二鬼跌跤”
刘朝晖图/文
岢岚,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因境内有“岢岚山”、“岚漪河”而得名。东邻宁武、静乐,西与保德相连,南靠兴县、岚县,北依五寨、河曲。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8万人。
岢岚自古为太原的屏障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县城初建于五代后汉,曾经是后汉皇帝刘知远建筑的一座军城。
岢岚古城城门高大,明代洪武七年,置岢岚县,次年升为岢岚州,城垣包以砖石,城高三丈八尺,据说当年戍关将士骑马扛面大旗,不用弯腰就可直接进出城门。经历朝历代构筑,城内官府、兵营、书院、寺庙林立,民舍遍布。从清末至民国初年,城楼遭到破坏,可惜如今城垣不在,只剩一截残迹横陈于城南岚漪河边,城内众多的寺庙也寻不得半点踪迹。
羊群和燕山寺同框
岢岚东部是著名的避暑胜地——荷叶坪高山草甸,其主峰海拔米,面积三万多亩,是芦芽山最高处,也是整个晋西北的制高点,同时也是华北最大的高山草甸。周围有原始次森林八十多万亩,空气清新,无污染、无噪音,堪称环境幽雅的天然氧吧,是一处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旅游、休闲的避暑胜地。那里生长的银盘蘑菇,外形酷似银盘,营养价值极高,品质不在五台山蘑菇之下。
燕山寺内供奉的观音
燕山寺坐落于燕家山村东的一座半山岗上,其创建年代不详。寺内有古松一棵,古朴苍劲,差不多有多年了。寺庙周边山脉纵横交错,人迹罕至,其后山尚有四座古兵寨,但道路崎岖,平常人难以攀爬,神秘面纱有待专家进一步考察揭开。
村景一角
燕山村周边被重重山峦所围,村民主要以种植高寒作物莜麦、荞麦以及土豆、胡麻等为生。这些农作物耐寒、耐旱、生长期短,同时也含有较高的蛋白和脂肪,食后耐饥。
岢岚当地流传有民谣:
九省十三县,爬山到岢岚,
不为赚大钱,只为吃莜面。
燕山村村口的漂亮小姐妹
养羊,也是岢岚人主要的经济来源。岢岚人均养羊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其著名的柏籽羊肉味鲜美,是晋西北一带有名的绒山羊品种。人们都说,岢岚的羊,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中草药,拉的是六味地黄丸。
上供祈福的村民
燕山寺庙会时间为农历六月十五,这个时候适逢晋西北地区盛夏时节,也是秋收前的农闲时节。山村周边,重峦叠嶂,沟内溪流潺潺,两岸绿野葱葱。庙内,善男信女在香炉前顶礼膜拜,求子问药,还愿上香;山下,做生意的商贩摆开架势,连声吆喝,兜售各种物品,有蔬菜、灌肠、水果、日用百货,还有鸡鸭鱼肉、生产用具等。
戏班的演员也被请到庙内唱起了还愿戏。老松树下,香火缭绕,梆子声声,一派悠闲怡人、慵懒热闹之氛围。
戏班演员准备上场
戏场开锣,照例是梆子戏。台下,乡民们散坐在四处,边唠家常边看戏,有三五后生聚在一起,弄起了论输赢的游戏。
燃起一只香烟,我和一位卖货的老汉聊天,不经意间,看到了他车内的家伙什。询问得知,老汉叫齐候计,今年六十岁,开着厢式货车行走于四邻八乡、庙会集市做点小生意,同时,老汉也是“二鬼跌跤”表演的好把式。
看戏闲聊的村民
这“二鬼跌跤”原本是山西各地节日社火中常见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据说有近年的历史,由体育竞技“乔相扑”结合北方民众乐见的摔跤比赛演变而来。它由一人表演,身上驮着鬼魅模样的服装,两个鬼头相互对视,外罩长袍遮掩,手足皆穿鞋,并以手代足,运用俯仰、翻滚、蹦跳、下绊、踢扫、爬跪等滑稽动作,模拟二鬼摔跤状态,给观众造成两鬼摔跤打斗的喜剧效果。
娃娃们对鬼道具充满了好奇
“二鬼跌跤”看似简单,其实若无真传还真不容易表演得出神入化。齐老汉见我好奇,便主动说要表演给我看,在征得戏班班主首肯后,戏场临时休息的间隙,齐老汉给在场的乡亲父老即兴表演了一段,赢得了阵阵喝彩声。
现场版的二鬼跌跤
山野村郊的民间庙会上,一个土生土长做生意的老汉,在一群土头土脑的山民们中间,为你表演的这土里土气的民间舞蹈“二鬼摔跤”。这难道不就是充满乡土气息、原汁原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就是真正的民间艺术之传承呢!
齐老汉亮相
和老齐互留电话道别,没成想第二年,我和忻州摄影家小侯一起,在岢岚县西北部一个小村的龙王庙会上又遇见了他。之后的日子,时常接到老齐热情的电话,对我说,啥时间、啥地方又要赶会了,邀请我前往。每到这时,我的心中总是热乎乎的。
今年疫情肆虐,不知齐老汉的小生意做的如何,乡村里的庙会还有吗?燕山寺的祈福的香火依旧兴旺?
我琢磨着,等疫情过后,叫上小侯,到岢岚的大山里,找老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