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千年古都,为何唐以后再也没作为都城

北京白癜风手术费用 https://m.39.net/disease/a_o4v5xsx.html
纵观中国自古至今,历代王朝、割据政权以及各个少数民族,曾经建立过处都城,但这些都城,绝大部分都如昙花一现;只有长安(现在的西安),曾经在长达年的时间里先后做过11个王朝的首都,可谓千古一城。但是在公元年唐朝灭亡以后,长安似乎就从历代统治者们建都首选的名单上消失了;除了那个昙花一现的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外,从此再也无人选择长安作为都城。这是为什么呢?大唐长安盛景唐朝末年,统治者缺乏雄才大略,昏庸无能,奸臣当道,地方军阀势力割据混战,天下动荡不安。频繁的政治动荡与破坏,极大打击了长安城的繁华,这是至为关键的因素。从公元年到年,短短21年间,包括黄巢之乱在内,长安城先后经历了四次超级打击:黄巢进入长安在公元年,冲天大将军黄巢率领数十万流贼杀入长安,到处杀害无辜的老百姓,“焚宫阙、省寺、居第略尽”,一把大火把长安化为废墟,“六军门外以殭尸,七架营中填饿殍”。由于黄巢的破坏,长安已经残破不堪,再不复当年的辉煌。在黄巢兵变后两年,公元年,掌握禁军的宦官田令孜与藩镇王重荣、李克用争战失败,在挟持唐僖宗退出长安时,田令孜下令,在长安城全城放火,以致整个帝国首都“宫阙萧条,鞠为茂草”,“唯昭阳、蓬莱三宫仅存”。尽管此后有小幅修复,但唐昭宗乾宁三年(年),军阀李茂贞又从岐州(陕西凤翔)攻入长安,并在城内到处杀人放火。至此,整个长安城“宫室廛闾,鞠为灰烬,自中和以来葺构之功,扫地尽矣”。而长安城的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毁灭性打击,则是来自朱温。唐昭宗天祐元年(年)正月,军阀朱温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据《旧唐书·昭宗纪》记载,朱温命令长安全城军民“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间庐舍,取其材,浮渭(水)沿(黄)河而下,长安自此遂丘墟矣”。这座千古名城,最终被军阀朱温下令彻底拆毁,以营建洛阳和开封的宫室。唐朝灭亡后,进入五代十国,长安周边仍然战乱不断。后汉乾祐元年(年),赵思绾夺取长安后,与后汉军队进行对峙。当时,整个长安城已经从盛唐时期的百万人口减少到了只有十万人;而经历后汉这场战争后,长安城的人口最终锐减到了一万多人,相比巅峰时期,长安城人口锐减达99%。到了北宋,宋人由于用兵西北,以致长安一带长期动荡;南宋时,长安一带又成了宋人与金人、蒙古人争战的前线。可以说,从年的黄巢之乱开始,一直到年南宋灭亡的近四百年间,整个长安及关中地区,一直处于不间断的政治和军事动荡中。长安的这个动荡周期,甚至超过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从此,长安丧失了作为都城的政治和经济基础。除了政治动乱造成的破坏外,长安一些赖以立都的资源条件也被破坏和毁灭。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关中平原原始森林的毁灭、水资源的锐减、自然气候的剧变,以及漕运的断裂。所有这些,才是导致长安自唐末年来一蹶不振、不能立都的根本原因。以森林资源为例,作为中国古籍最早记载的“天府之国”,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地区,原本是沃野千里、森林密布的生态环境优美之地;但是从秦汉开始,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从城市营建到居民日常生活,以及大规模的农业开垦,已经使得关中平原周边的原始森林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到了唐朝最鼎盛的唐玄宗时期,整个长安城周围已经没有巨木可以供应采伐,以致伐木工人要从陕西长途跋涉到岚州(今山西省岚县北)、胜州(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东北)等地,才能取得营建宫室所用的巨木。在森林资源消失的同时,是长安周边水资源的日益枯竭。先秦时期,关中地区由于河流、湖泊众多,因此水源丰富;而长安周边,更是有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水环绕。在水资源的滋润下,关中地区农田灌溉便利,沃野千里。长安城外八水环绕但是从战国末期、秦汉开始的大规模森林砍伐,使得失去了森林涵养的关中地区,水资源开始急剧减少。到唐代末年,泾水、渭水、灞水等河流水流量越来越小,龙首渠、清明渠等人工渠道也相继干涸;北宋时,“八水”中的潏水,水流量更是小到了可以蹚水过河的地步。据统计,从唐宋开始,关中地区有关“水清、涸竭、断流”的记载共22次。其中,清代康熙二十二年(年)至雍正五年(年)的45年间,作为滋润长安最重要的河流——渭河及其支流,有记载的断流,更是达6次之多。随着森林、水资源的日益枯竭,长安周边的粮食产量难以为继。首先是关中地区大量水、旱、蝗灾的发生,长安城生态环境逐步崩溃。据统计,自唐朝武德七年(年)至开元二十九年(年)的多年里,长安周边的京畿地区,共发生了20起大型自然灾害:其中有10次旱灾,7次水灾,以及3次蝗灾。然后,在自然和气候恶化下,关中平原的农业生产也难以为继。西汉时,长安城的人口在25万左右;但到了盛唐时,长安城最高峰时期,人口达百万之巨。与人口的急剧膨胀相比,唐朝时,长安所处的关中平原,耕地却越来越少。据杜佑《通典》记载,西汉时,关中地区有可灌溉农田4.45万顷;但到了唐朝大历年间(—年),这个数字锐减到了0.62万顷。也就是说,相比西汉,人口膨胀高达%的唐代长安城,周边的土地灌溉面积却同比减少了3.83万顷,衰减率高达86.1%。粮食无法自给就必需靠外地输入,而漕运的断裂,是长安作为都城最致命的打击。唐朝中期后,长期缺粮的长安城及关中地区,只能是依靠江淮一带的粮食进口和财赋收入,维持日益庞大的首都和帝国的运转。但从“安史之乱”以后,这种仰江淮为生的日子,也越来越艰难。维系长安生存的大运河此外由于水土流失严重,造成黄河和渭水的泥沙淤积,行船非常艰难,因此到唐朝中叶以后,从渭水到长安的一些漕运水渠,甚至经常因为泥沙堵塞航运,不得不边挖沙,边行船。公元年,大军阀朱温强迫唐昭宗迁都到更靠近江淮地区和黄河水运的洛阳,并彻底拆毁长安城,以建设洛阳。至此,长安便被打入“建都首选”的冷宫,再也无人问津。此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分别以黄河流域的洛阳和开封为首都;北宋则以开封,南宋以临安(杭州)为都;而元、明、清三代,更是最终奠定了北京作为此后年间中国首都和军事政治要地的基础。长安这座千年古都,最终被遗忘在了破碎的时空里,再未崛起成为龙兴之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725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