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处,今年重点防治区是9个。晋西黄土高原防治区为黄土丘陵区,下部煤层属山西河东煤田,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采空地面塌陷。其范围包括河曲、保德、柳林、石楼、永和、大宁、吉县的全部,偏关、五寨、岢岚、兴县、临县、离石、中阳、隰县、蒲县的部分地区,总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防治重点为村庄、厂矿、国道、国道、离柳高速公路、孝柳铁路及其他县乡道路周围的小规模黄土崩塌、滑坡及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省国土资源厅地灾处赵勤正指出,该区域为城市人口集中居住区、城乡接合部人口集中分布区,极易发生造成群死群伤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应重点防范。大同平朔矿区、宁武轩岗矿区和岚县-静乐矿区等3个防治区,均为中低山、黄土丘陵,区内矿业活动强烈,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是主要的地质灾害。在太原西山-汾西-霍州-乡宁-河津矿区,采煤活动强烈,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防治重点是村庄、厂矿、公路、铁路和县乡道路周围。在太原东山-阳泉-潞安-晋城-沁水矿区,主要是沁水煤田北、东、西三翼浅埋部分,为中低山区及山间盆地,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涉及区域包括太原市杏花岭区、寿阳、盂县、阳泉郊区、平定、昔阳、和顺、左权、武乡、襄垣、屯留、潞城、长治县、高平、陵川、晋城、阳城、沁水等地。沁源矿区、襄汾塔儿山矿区和中条山矿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其中,沁源矿区是沁水煤田的西部浅埋区,包括介休、平遥、沁源、古县等地,属中低山区及部分盆地平原区;襄汾塔儿山矿区,地貌类型属中山区、黄土丘陵及台塬区,矿业活动以铁矿开采为主;中条山矿区,包括垣曲、闻喜、夏县、运城、永济、芮城等地,为构造侵蚀中低山区及盐湖盆地,铜矿开采活动比较强烈。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的要求,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在具体防灾减灾过程中,对于已经发现的重大隐患点的重点区域,逐一制定监测预警、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措施;对于尚未采取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措施的点,逐点编制应急预案,建立群测群防制度,强化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对于完成搬迁避让的隐患点,防止出现“新房已入住、旧房仍还在”的情况;对于已经完成工程治理的隐患点,进行动态性“回头看”,确保防治工程项目长期发挥作用。同时,做好公路、航道沿线,河道、水利设施地质灾害防治和因洪水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加强对大中型水电建设项目生产生活场所和规划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合理确定项目选址、布局,切实避开危险区域;对学校、风景名胜区、移民迁建区、迁建设施以及工业企业、矿山开采等进行防治。进入主汛期,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和相关部门还将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省级应急分队和防治专家在高危时段进驻片区值守,时刻准备抢大险、救大灾、应大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