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趟循着土豆的旅程。行程超过公里。
为的是全面立足阜新自然禀赋、种植传统、产业基础等多方面优势,全力深入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菜篮子工程丰富等多元探索,全盘收获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产品深加工业升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共进等多重利好。
马铃薯主粮化国家战略已于年启动实施。面对国家战略大机遇,转型中的阜新如何作为?最近,市政府组织农业农村部门、龙头企业、新闻媒体一同出发,共寻小土豆做成阜新大产业的实践路径。
尽管学名是马铃薯,但在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山西省吕梁市岚县,人们都爱叫它土豆。正是靠着不起眼的小土豆,18万岚县人民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脱贫路。唠起土豆,骄傲印满每一张笑脸。6月18日,海拔逾米的岚县山风清凉,满头白发的副县长刘思昭挂着同样笑容,带我们走进“种薯大王”康农薯业公司那孕育希望、充满神奇的绿色世界。在这处大型现代化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内,“土豆宝宝”栖居在上万平方米的阳光房,吹着“空调”茁壮成长,经茎尖培养、基础苗、脱毒组培苗等整套下足“绣花”功夫的繁育流程,每年出品上千万粒优质种薯。
同乌兰察布市一样,既是革命老区、又是有名贫困县的岚县也有脱贫攻坚的硬仗要打。就是这个土生土长的刘思昭,盯住当地自然条件不放,带领农户们换种子、强品质,搞基地、上规模,挖薯窖、调价格,打广告、创品牌,历经十几年不懈奋斗,该县马铃薯年种植总面积已达30万亩,马铃薯产业人均收入占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70%,他也成为父老乡亲热切的“土豆县长”。
在岚县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示范区,我们感受到另一种震撼:3万亩土豆茎叶昌茂从近前铺向远山,白、粉、紫等各色形似玉立水仙的土豆花装点于“绿毯”上。那些早先种荞麦劳作苦、赚钱少的老乡们,脸上褪去“高原红”,如今变得白净净。他们家“没有雾霾的土豆花结出的土豆”飞出了“山西马铃薯第一县”,仅一条沟岔所产佳品就被几户上海人家每年打款万元联手“包圆”。
千里之外的阳光下,阜蒙县一片土豆田的长势可与岚县媲美。这块由辽宁中润薯业公司通过土地流转采用机械化种植的亩马铃薯试验田,因品种好、生长旺,农户无不服气,主动探求合作。事实上,这也正与这家企业打造基地化种植模式的发展构想不谋而合。目前,我市马铃薯种植尚未形成较大规模,与这家今年招商引资入阜的国内顶级淀粉企业实际生产需求,相去甚远。
长期以来,作为农业大市,为取得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突破,我市孜孜以求地探寻种植业结构调整之路。过往经验和教训表明,这项工作惟有从实际出发,才能经得起实践检验。阜新与岚县同处于全球薯类黄金种植带上,土壤适宜,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且耕地面积达万亩,人均7.4亩,居全省之首。阜新农民对土豆的熟稔程度类似玉米,普遍认为它能种、好种,推广种植基础扎实。
龙头企业带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推进剂。“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典型“岚县模式”,也被“辽宁中润”列为操作方案之一,该公司通过引进适配本地的一流种薯、机械化种植、科学化管理,亩产有望超越万斤,利润远超玉米,将切实保障农民特别是贫困户的收益,助力脱贫攻坚,壮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
小土豆,或将催生阜新种植业的一场深度革命,成为阜新农业的新支柱、新亮点。期待“阜新土豆”早日注册商标,跻身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行列,与“岚县土豆”并驾齐驱,让阜新农家尝尽“金疙瘩”里的好味道。
来源:阜新新闻网(记者朱琳)
原标题:《小土豆如何做成阜新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