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临清诵读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这一天诗人行走在路上,正遇上春雨潇潇,他看到人们行色匆匆,失魂落魄的样子,倍感惆怅,情绪非常低落。诗人用“纷纷”来形容这场“泼火雨”来得非常及时。“纷纷”这两个字本来是形容下雪的,而且是鹅毛大雪。在这里却是形容下雨,让人感受到了细雨蒙蒙,春风荡漾,大地充满了无限生机。它既不像是三伏酷暑的倾盆暴雨,也不是天气转凉的连绵秋雨。春雨贵如油,涤荡着葱茏的绿意,让万物生机盎然。作者表面上在写清明时节的纷纷春雨,实际上在表达行路者的忧郁苦闷的复杂心情。

下一句“行人路上欲断魂”,行人,指的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断魂,就是精神萎靡,一蹶不振的样子。这个词也是在极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而又不能轻易表现在外的,只好隐忍在内心的复杂情绪。比如说相爱,相思惆怅失意等。当事人出现这种情绪的时候,就经常用“断魂”两个字来形容苦闷、复杂的心情。

清明这个节日,古人的感官认识和我们现代人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上坟祭祖,寄托哀思,郊游踏青,游山玩水。内心情感丰富的人,再遇上纷飞细雨,路上的行人失魂落魄。更容易勾起她们的心事。所以说“断魂”这两个字用的是非常贴切。

“借问酒家何处有”,为了排除心中的郁闷,诗人想在附近找一家酒馆,小酌几杯。

在第四句,诗人告诉我们,是一个骑牛的牧童为他指明了远处有个杏花村酒馆,正等待着诗人的到来。

借问和遥指这两个动作,相辅相成,恰到好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若真的距离遥远,那就失去了艺术效果,若是近在咫尺,就没有含蓄朦胧的无尽的韵味。“杏花村”也未必是一个村庄的名字,也不见得是一家酒馆。剩下的事情,让读者慢慢地去品味。全诗到此噶然而止。赋予了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后来诗人怎么到酒馆推杯换盏,怎么品味人生?留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谜团。

诗的最高境界是精炼,作者惜墨如金,没有一个多余的字眼。四七二十八个字环环相扣,紧扣主题。纵观全诗,没有一个典故,语言生动,活泼,挥洒自如。毫无矫揉造作之一。音节和谐圆满,意境深邃。承接自然,耐人寻味,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杜牧;(公元----公元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曾任淮安节度使幕僚,有《樊川文集》传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48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