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字经》(3)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大家都知道,孟子是我国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山东邹城人,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孔子并称为孔孟。
孟子小的时候,家境贫寒。几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含辛茹苦的把他拉扯成人。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经带着儿子三次搬家。第一次,门外有片墓地。经常有人焚香烧纸,叩拜祭奠。小小的孟轲就和小伙伴们学着搂土筑坟,哭丧行礼。
母亲觉得这样很不利于孩子成长,于是就把家搬到了城里的闹市区。可是,很是嘈杂,小贩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尤其是还有屠宰场,牲畜的嚎叫声,慢慢地孟轲就和小伙伴们玩起了杀猪、卖肉、做买卖的游戏。母亲觉得这个地方对孩子学习也不利,第三次把家搬到了学馆的附近,每天传来的是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耳濡目染,孟轲渐渐地就被经史典籍所迷惑了。母亲的脸上也慢慢的露出了舒心的微笑。
随着年龄的增长,孟轲开始上学读书了,一开始还专心致志地学习,慢慢地就有了疲乏厌倦的情绪。这天,还不到放学的时间,孟轲就背着书包回家了,母亲问他为什么会来的这么早?孟子说;读书学习太枯燥,太乏味了,远远没有下河摸鱼,上树掏鸟窝有意思。母亲听了这话,非常生气。拿起剪刀,“咔嚓”一声就把快要织完的布匹给剪短了。孟子可吓坏了,扑通一声跪倒地上问母亲为啥要这样做?母亲流着眼泪说:“孩子,从小到大,我抚养你多么不容易?天天盼着你好好学习,出人头地。没有想到,你这么没有志气。做什么事情,都半途而废。我再织布,还有什么用呢?干脆剪短算啦。”接着她又告诉孟轲,学习和织布一个道理,要一份一寸的去积累,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听了这话以后,孟轲深受启发,从此以后,他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了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有句话叫做,
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学如逆海行舟,不进则退。
魅力临清影视文化传媒荣誉出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