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岚县的面塑文化艺术节,太漂亮了,快来看看
在吕梁市岚县旧城内即岚城北街,每年农历二月十九,都要举行一场规模盛大的传统的古庙会。其主要活动形式就是用面塑摆供,人们也叫其为面塑供会。山西吕梁岚县面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岚县群众在节庆活动和婚丧事宜中寄托祈福纳祥、尽善尽孝情感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届时,来自四乡八里的人们,将精心制作的面塑作品摆在岚城镇的北街,顺着中心线摆成一条约米长的供台,精美面塑供品被依次摆放在供台上,整个北街就成了一条琳琅满目的供品街。供奉祭祀他们心中的神医仙姑。
吕梁市岚县旧城内即岚城北街,每年农历二月十九,都要举行一场规模盛大的传统的古庙会。其主要活动形式就是用面塑摆供,人们也叫其为面塑供会。
岚县岚城北街供会起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岚城北街有一位善良贤惠的媳妇叫慧莲,她过门不久,丈夫去世,婆婆因此双目失明。万般无奈下,她带婆婆四处乞讨,还要为婆婆求医问药。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婆媳俩宿住在一座破庙,饥寒交迫,二人昏倒在地。朦胧中,媳妇看见一位白衣老太太翩然而至,手拿拂尘在婆婆双目上轻轻一拂,婆婆的双目便立刻放出光芒,媳妇万分感激,跪地拜谢。白衣老太太将她扶起后,传她治病秘方。从此她用白衣老太太传给她的秘方行医乡里,福泽百姓,大家尊敬地称她为白衣大士。慧莲一直活到90多岁坐化而去。乡亲们为纪念她,将她坐化之日—农历二月十九作为祭祀日。每年二月十九前一天推磨碾面,通宵蒸馍塑花,巧媳妇们也为了祈求五谷丰登、一年好运,明争暗赛,发挥聪明才智和面塑技艺绝活,天不亮争先抬桌摆供于“白衣大士”庙前,,从明朝至今延续不断.
岚县面塑题材广泛,有象征六畜兴旺的、有象征长寿的、有象征喜庆吉祥的、有再现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内容多样、形态各异,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塑题材也在发展。岚县面塑除原料考究外,在捏、剪、割、搓、拼、挤、夹、压、盘、叠、镶嵌、组合、压纹、纹花、色调配置等工艺上也极其讲究。
制作工序复杂,从和面、塑型、蒸制到插花着色都有着严格的讲究,其工艺精湛,手法多样,既充分利用手指造型又精巧的利用了剪刀、梳子、竹签、切刀、筷子等各种工具和红枣、麦子、高山花黄(岚县民间的一种野花籽)、红豆等辅料。其塑型手法有搓、捏、擀、拍、拉等数十种之多,在其技艺上最突出的特点是生熟面结合、发面与死面结合,技艺巧妙,表现出整体夸张变形与局部细腻传神的艺术效果。
岚县面塑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是我国民间面塑艺术的亮点,它不仅完整地保存了中国传统信仰的基本形态,也为研究岚县民间面塑艺术和当地人文历史提供了依据,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为了继承、保护、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岚县面塑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是我国民间面塑艺术的亮点,具有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面塑就是用白面捏制成的各式造型,兴于明代,盛于清代,是山西的一项传统技艺。它是岚县人们生活经验智慧的结晶。近年来,岚县面塑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