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迈向向往的生活三晋

03:33

白雪掩映下的吕梁山,更显巍峨壮美。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山西考察调研,走进村民家中看望,实地了解山西灾后恢复重建、秋冬补种、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以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等情况。

作为曾经的脱贫攻坚重点省份,在去年又遭遇历史罕见秋汛,山西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牵动人心。新华社记者采访了解到,一年来,山西战洪涝、防返贫、谋振兴,在三晋大地上书写下一个个动人的奋进故事。

寒冬里,秋汛受灾的群众过得还好吗?

雪后初霁,走进山西临汾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师荣光家,一眼就能看见,宽阔的院子里堆放着码得整齐的袋装清洁煤和两堆一米高的玉米垛。两间共50平方米的新房,被收拾得干干净净,房子里摆放着新的衣柜、床铺、沙发、电视、电暖气等用品。

师荣光正在和邻居拉家常。“这房子结实,以后雨下得再大咱都不用发愁了。”这位76岁的老人说。

腊月里,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村民师荣光(左)在灾后重建的新家里贴窗花。(霍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几个月前,师荣光还愁眉不展。年10月,山西省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致17.82万户房屋受损。地处黄土高原的冯南垣村19户29间房屋倒塌,42户65间房屋受损,师荣光家的4孔窑洞也在持续降雨中倒塌。

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冯南垣村看望受灾村民时说,我一直牵挂着灾区群众,今天到山西第一站就来到这里,是要实地看一看灾后恢复重建情况。

面对突然降临的灾难,师荣光一度觉得自己失去了一切。不过,师荣光的悲伤没有持续多久。“房子塌了的第二天,乡镇跟村里的干部就过来跟我说房子重建的事,我心里就踏实了一些。”他说。

易地搬迁,老人故土难离;就地重建,眼看寒冬将至。经过跟房屋受损户的多次沟通后,冯南垣村敲定了就地建设装配式住房的方案。拆除倒塌房屋、联系建房企业、落实建房资金、寻找建筑工队……灾后恢复重建在冯南垣村迅速开展起来。

拼版照片,上图是年1月山西省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灾后恢复重建后的场景,下图是年10月村庄因灾受损的场景。(霍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元旦来临之前,重建修缮工作全部完工,师荣光也搬进了原址重建的新房。因为是脱贫户,师荣光家按照政策不用承担建房费用,政府部门还给配备了新家具。冬季来临前,霍州市实施购煤补贴政策并为受灾群众配备了取暖设备,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灾害无情,人间有义。山西加快灾后恢复重建,修缮重建因灾受损农房户,竣工率99.12%,在灾后快速恢复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临近春节,冯南垣村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很多庄户人家依照习俗蒸好了年馍。造型各异的馍馍点缀着红枣,上锅一蒸雾气缭绕,犹如主人家蒸蒸日上的生活。

脱贫后,下一程走得顺心吗?

在临汾市汾西县僧念镇段村村委会,一张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作战图格外显眼,上面精准记录着脱贫不稳定户、返贫的风险类别、具体的帮扶措施。

1月27日,段村村委会内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作战图。新华社记者柴婷摄

汾西县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年脱贫摘帽。段村党支部书记李佳莉说,脱贫摘帽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就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医疗救助、产业带动、务工就业等针对性帮扶措施,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点持续跟踪监测。目前,全村已有15户解除风险,还有1户正在监测中。

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今年1月山西考察的重点。

1月27日,在山西省汾西县段村,村民蔡文明在山上放羊。新华社记者柴婷摄

冬日清晨,58岁的吕如堂拆开打捆好的秸秆,忙着给合作社的80多头牛准备草料。站在牛圈外,不远处风力发电站的大风车清晰可见,这里的海拔超过米,大风刮得脸生疼。

吕如堂曾是山西省岢岚县甘沟村村民,年整村搬迁后,他搬进了山下的宋家沟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易地搬迁后,如何稳得住、能致富,成了另一个难题。岢岚县及时对现有政策调整优化,确保有效衔接。和帮扶干部多次商量后,吕如堂决定在旧村原址发展养牛,他先后贷了27万元低息贷款,政府在圈舍建设等方面给予补贴。

1月19日,山西省岢岚县脱贫户吕如堂在牛圈前准备草料。新华社记者梁晓飞摄

曾经的穷山恶水,成了吕如堂脱贫致富的“自然银行”。“大牛养在山里,每年下二三十只牛犊子,本钱不动,光牛犊就值20万元。”

针对返贫风险,为了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大同市云州区设立防返贫机制,搭建起防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管理系统,创建“云州防贫宝”基金,构建起防止返贫致贫的多重保险。

李文治是云州区兴胜村村民,去年因一次意外事故失去劳动能力。医院时,预警系统就监测到他的医疗保险和支出异常,发出预警,乡、村两级立即开展了帮扶。截至目前,这一系统已触发预警30多次。

通过构建防返贫监测和帮扶体系,去年山西共识别监测对象0.62万户1.59万人,加上年未消除风险的共1.34万户2.8万人,已全部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

盼未来,三晋大地还有多少乡村好事?

55岁的郭五谋是汾西县段村的养殖能手。前些年,靠养羊赚取了“第一桶金”。“遇上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每年挣20多万元,差一点也有10多万元。”养羊赚了钱的郭五谋没有闲着,他把目光聚焦到了玉露香梨上面。

玉露香梨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以库尔勒香梨为母本、雪花梨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特色优良梨品种,皮薄个大,肉细多汁。汾西县依托当地无霜期长、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天然优势,大力发展玉露香梨种植。现在,汾西县已经种植了1.7万亩玉露香梨,户均增收多元。每年春天,漫山遍野雪白的梨花相继盛开,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是拍摄的汾西县后加楼村盛开的梨花。(受访者供图)

经过考察和咨询农业专家,郭五谋流转了土地,种植了多亩玉露香梨。尽管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才到挂果期,这期间仍需投入资金和人力,但是他对未来信心十足。“好的名牌农产品根本不愁卖。”郭五谋说,玉露香梨已经成为知名品牌,出口到了国外,不仅网店热卖,线下也是供不应求。

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指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

山西提出推进晋中国家农高区、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运城农产品出口平台建设三大省级战略,布局建设南果、中粮、北肉、东药材、西干果五大平台,持续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成立优势集群产业联盟。

目前,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区域内肉羊、肉牛出栏和奶牛存栏分别占全省70%、40%、77%,东药材、西干果平台集散全省辐射周边。同时,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在4市15县整建制推进封闭示范,创建了个省级示范片。“特优农业,让山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品优势,正在转变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竞争优势,也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刘志杰说。

乡村产业兴起来,农村也要美起来。

这几年,太原市阳曲县录古咀村村民于俊平最大的感受是改厕带来的变化。“以前厕所是土墙围起来的,到了冬天冷风嗖嗖地吹,上厕所还得裹上棉衣。”于俊平说,如今,家里的厕所焕然一新:有门、有顶、无臭味,还是坐便器。

“以前不想回家,现在不想进城。”录古咀村“80后”村民徐宁说,村里现在有了上下水,通了天然气,还有花园式乡村客栈。夏天有观光采摘,春秋有蔬菜种植,村民在家门口“上班”。

产业振兴、村庄变美、百姓致富,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三晋大地上的乡亲们生活越来越好。

领衔记者:赵东辉

文字记者:晏国政、梁晓飞、魏飚、王劲玉

摄影记者:柴婷

视频制作:祁星、赵阳、徐伟、冯宇、崔艺铧

出品人:赵承

监制:邬焕庆

策划:柴海亮、王曙晖

编辑:初杭、栾若卉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483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