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崖红色的村庄红火的日子中原新闻网

今日蔡家崖。牛亚平摄

开栏的话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万山西人民以必胜的信念、豪迈的气概向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三晋大地捷报频频、号角铮铮,广大干部群众正一鼓作气,乘势而上,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山西日报派出多路全媒体小分队走进生机盎然的田野,深入如火如荼的工地,记录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感受群众身边的好处实惠,展现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生动实践。

蔚汾河在蔡家崖旁静静流淌,由几十孔窑洞组成的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庄严肃穆,它们蕴藏着数不清的红色的故事,历史的足音在这里久久回响。

年春,毛主席出陕北、渡黄河,来到蔡家崖,在这里发表了《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69年后的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第一站就来到蔡家崖。六柳厅外,丁香树下,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而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激励着三晋儿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记者循着领袖的足迹,再次来到蔡家崖,倾听历史的回音。

老区的底色更红   

6月28日,午后的一场暴雨刚停,红色的霞光穿透云层,洒落在蔡家崖村委的大院内,红得似火。在村里的文化活动室内,75岁的温志龙正跟67岁的牛秀平一个拉二胡,一个弹电子琴,红色歌曲荡气回肠。

老温21岁去北京当兵,之后转业到同煤集团,退休后回到了蔡家崖,几乎每天都要到村里活动室来拉会二胡。去年脑部做了一次手术,腿脚也不太灵便了,谈起晋绥历史,谈起毛主席,谈起习近平总书记,老人颤巍巍地伸出大拇指,口里念叨着:“咱们蔡家崖人跟共产党没错,总书记还惦记着咱们老区人民。毛主席跟习近平总书记都是咱们的好领袖。要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对于91岁的晋绥老战士刘丙涛来说,年6月21日,是他一生中最为难忘的一天。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在蔡家崖村同包括刘丙涛在内的15位老战士老同志一一握手,亲切交谈,祝他们健康长寿,并同他们合影留念。那幅珍贵的照片挂在老人家里最显眼的位置,是全家人的骄傲。

刘丙涛一直记着当时的情景:总书记握着我的手,我的心咚咚直跳,总书记亲切地问我,多大年龄了?我一下就放松了,说88了。有您的英明领导,是全国人民的福气。

3年时间过去了,每当回忆起那个幸福的时刻,老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总书记没忘记晋绥老战士。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红色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刘丙涛告诉记者。

刘丙涛的老伴说,在这3年时间里,老人每天都坚持看新闻联播,每当在电视里看到总书记的身影,都会自豪地说,总书记跟我握过手哩。

在蔡家崖村委院内,我们遇见了蔡家崖村的老村委会主任、74岁的温二油,他是蔡家崖历史变迁的见证者。“蔡家崖是红色老区。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和平建设年代,我们蔡家崖人可以自豪地说,时代在变,但我们跟党走的决心没变。蔡家崖永远是红色的。”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常务副馆长梁明德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标注了吕梁精神的新高度,确定了吕梁精神的新坐标,赋予了吕梁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我们要把吕梁精神代代传承下去,让红色基因渗透在一代代人的血脉中。

老乡的生活更富   

6月29日,12时18分,伴随着长长的汽笛声,由太原开往蔡家崖的次列车准时到达。列车身上,红色的窑洞前印有八路军的卡通形象,腰别手枪,背挎大刀,手握冲锋号,特别喜庆。这趟列车还有个特别的名称——蔡家崖号。

“通了火车,出行方便多了。以前回一趟家,坐汽车得折腾老半天。现在坐火车4个来小时,睡一觉就到了。”白四奴在太原打工,带着老婆孩子回家看父母,一下火车就直奔县城。

年6月21日,太原到蔡家崖的双向对开客运列车正式开通,从此结束了蔡家崖不通旅客列车的历史。两年来,“蔡家崖号”穿行在吕梁山间,为沿线娄烦、岚县、临县、兴县多万人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脱贫助力,蔡家崖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开往幸福的列车”。

蔡家崖站站长张培国说,“蔡家崖号”列车开通两年来,已累计开行趟,运输旅客万人次,极大方便了老区人民出行。去年七八月份,每天到站的游客有0多人。两年来,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逐步成为兴县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保持了18%以上的增幅。

火车方便了老百姓的出行,也带来了致富的希望。36岁的温雪敏,在太原做了4年的厨师。今年5月份,他做了一个决定,辞掉了太原的工作,回蔡家崖开了一家农家乐饭店。“受疫情的影响,生意不是太好,勉强能维持开支。但我相信生意会越来越好,疫情只是暂时的,咱蔡家崖肯定会越来越红火。”对未来,温雪敏充满了信心。

66岁的温侯赖是蔡家崖村的党支部委员,平时不善言辞,记者曾经多次采访过他。

这次见到温侯赖,大伙都说去年他家有个好收成。“这多亏了在上海工作的女儿。去年核桃打了多斤,当时想着怎么能卖个好价钱。跟女儿商量后,她说试试帮着向同事们推介一下。没想到多斤核桃没几天就卖完了,而且一斤卖到了12块钱,是咱们这儿价格的3倍多。”温侯赖主动打开了话匣子。

这几年蔡家崖的名气越来越大,老区的农特产品被外界逐渐熟知。温侯赖告诉记者,今年他不仅要把自己家的核桃卖出去,还要发动大伙共同想办法,让蔡家崖的农特产品走出去。

蔡家崖村党支部书记温利川说:“原本是贫困村的蔡家崖村,年实现整村脱贫。农民的人均收入也由年的多元增加到了去年的多元。现在老区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有信心跟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

奔梦的劲头更足   

这几年蔡家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级党委和政府对蔡家崖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但蔡家崖人自己应该怎么干?作为第一书记的贺建军和村里的干部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

“总书记要求我们要把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而奋斗。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吕梁精神都是我们制胜的法宝,这种精神蔡家崖人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带领蔡家崖人努力奔向小康社会。”贺建军说。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抗战中,只有9万人口的兴县,养育了近4万晋绥党政军革命队伍,全县参军人数达1万多人,牺牲多人。“70多年前,以蔡家崖为代表的晋绥老区人民跟着共产党干革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为的是共产主义理想。70多年来,正因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才能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战胜一切困难,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今天,理想信念依然是照亮前路的灯、把准航向的舵,这是我们的根本,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梁明德告诉记者。

目前,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正申请建设红色基因库试点单位,就是为了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蔡家崖成为一代代人永远的精神家园。

在蔡家崖的北山上,多亩桃树、杏树、核桃树遍布山头,这片经济林覆盖了全村90%以上的人口,每年能给每户村民带来多元的收入;村里建起了千瓦光伏电站,每年能给集体带来10多万元的收入;蔡家崖村还成立了经济合作总社,在村居民人手一股,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今年县里还将全力推进蔡家崖干部学院、蔚汾河蔡家崖段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等5个项目,力争使晋绥边区首府旅游区达到“4A”标准。

“蔡家崖越来越好,但任何时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好日子都是干出来的,轻轻松松、敲锣打鼓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要跟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早日实现中国梦。”温利川说。

我们采访结束的时候,温志龙和牛秀平合奏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乐曲声在蔡家崖的上空久久回荡。   山西日报记者王少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224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